3月 2023

文:邱玉茹CFP

收益分配通知書和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您會核對嗎?還是有被動收入進戶頭就好了呢?

這是理財規劃客戶Beryl0050配發現金股利那天發給我的訊息,問:為什麼收到的現金股利和ETF收益分配通知書上的金額不一樣?之前都沒注意到耶!

Beryl的理財目標主要以退休生活費、未來醫療費準備為最大方向。投資哲學偏向長期投資於大盤,定期做再平衡;可以安心理財,擁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明確的理財目標,清楚自己的投資哲學,所以投資組合以ETF為主要標的。

一、為什麼實領現金股利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

ETF本質上為基金,資金的保管和進出要看「保管銀行」。如果ETF的「保管銀行」和投資人證券交易的「銀行帳戶」為不同家,配息的時候從「保管銀行」匯款至投資人的「銀行帳戶」,此時會被收取跨行匯款的手續費,每匯款一次即收取一次。


Beryl0050為例,實際收到金額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10元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銀行帳戶跟0050的保管銀行不同,所以被收取10元的匯費!

二、台灣常見ETF的保管銀行和年配息頻率表

*此表僅為實務分享,不為投資標的建議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投資組合含有多檔標的,可以分散公司倒閉的風險,不過若總配息次數多,那麼被扣的匯款手續費可能也是一筆成本。如果上表的5ETF各持有一張,且帳戶非保管銀行帳戶,那麼一年會被扣多少的匯費呢?

三、現金股利匯費的2個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1各家匯費收取金額可能不同,每次匯費10元看似不高,但若投資組合標的數量不少,且配息頻率高,那麼每年被收取的金額累積起來也是會影響年報酬率!

延伸思考2是否有必要為了省匯費而分不同證券戶管理?這時候就需要考量管理資產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每一到兩年做投資組合再平衡所花費的時間,時間成本不影響本金報酬,但卻是我們的隱形成本

接下來您可以怎麼做?

。檢視您的資產配置與投組。

。尋求CFP理財規劃顧問協助分析財務現況

凡事都一體兩面,多方思考才能做對適合自己的財務決策!

四、玉茹的話

實務上協助客戶做理財規劃的時候,數字高低不一定是決策的關鍵,反而是我們的理財目標、投資哲學、管理便利性……等也是考量點之一。

投資理財是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常識,希望能藉由部落格與IG的分享,將正確的理財規劃觀念傳遞給您。

玉茹秉持著「工作、生活先過得開心,理財規劃才能夠1+1>2,加倍快樂!」這樣的信念,期望能扭轉台灣人理財規劃的習慣。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玉茹:cfpalicechiu@gmail.com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第六屆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召委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組

著作:
《AFP CFP
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AFP模擬試題2023年版》

專長:
個人/
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cottonbro studio

:CFP持證人 楊馥瑄

關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聽聽Chat GPT的建議,然後我再分享關於我跟孩子的理財方式:

「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建議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從小培養孩子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

1. 孩子三歲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從簡單的行為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例如,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錢,並且鼓勵孩子分辨不同的硬幣和紙幣。也可以透過買東西時讓孩子知道不同物品的價值和用途,學習從小開始分配資源。

2. 孩子三歲至六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計算,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數錢、計算小額費用和找零。同時,父母可以透過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讓孩子開始學習管理和分配自己的資源。

3. 孩子七歲至十二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基礎的理財知識,例如如何儲蓄和管理自己的資源,以及如何辨別消費的價值和風險。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儲蓄計劃,鼓勵孩子開始儲蓄,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4. 十三歲以上: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更複雜的理財知識,例如如何理解股票、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以及如何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父母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和知識,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
總體而言,建議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理財教育,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理財知識和技能,逐步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

以上的建議看起來不賴對嗎?我在2015年取得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資格,當時三個孩子的年齡是6歲的姊姊、4歲的哥哥和2歲的弟弟。

在我們那個年代,「理財規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但學校卻沒教的事,所以我希望從小讓他們接觸理財,這邊就分享一些我的作法。

在他們3-6時,因為考量孩子拿到錢可能會不小心好奇吞下去,以及保管不易,所以我給他們零用錢的方式是以好寶寶點數來換的,跟孩子約定好做到什麼很棒的行為就可以獲得好寶寶點數,記帳的方式是用自己的小腦袋,每一點可以兌換10元,在外出時就可以跟媽媽兌換成想要的糖果。可以獲得好寶寶點數的方法是:友愛照顧兄弟姐妹、主動幫忙家務。因為媽媽希望他們建立一個「家庭」的核心觀念,用自己的付出來換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們知道為家人付出是一件超棒的事!

7-12時期,開始發零用錢,從一開始每週5元逐步隨年齡增加到15元,這樣的每週固定領取條件是要「記帳」,還有「自己主動提出要求」。就像玩大富翁一樣,經過銀行要領錢時必須主動提出,因為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沒有人會主動提醒你!領零用錢時必須帶著記帳本和存錢桶,我核對金額和帳本正確就可以領錢,這是為了養成認真記帳的習慣。當然也有針對表現良好給予的額外獎勵金,也都需要記帳。在這個時期主要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並且知道帳本是很重要的,需要妥善保管

執行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天生的差異,姐姐是屬於非常自律而且愛儲蓄的孩子,帳本寫的清清楚楚,也保管的很仔細,時間到了固定請款;哥哥就顯得相對隨性,想到時才領錢,每次領錢都要先找找看帳本在哪裡;弟弟則是沒有物慾,有錢沒錢都沒關係,只要給他一台平板,他的人生就足矣⋯⋯

其中有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大約在姐姐8歲時,她迷上了網路熱賣的口味吸管,用各種口味吸管來喝鮮奶,鮮奶就變成各種香甜的味道,她在網路搜尋後發現整盒(15010支)會比單買(201支)更便宜,於是她就主動跟我討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快速獲得額外零用錢,然後努力存錢,當她終於達成目標可以買到整盒的吸管時,那種開心的樣子,讓我也跟她一樣開心。這讓我看到了她很努力、珍惜自己的每一塊錢、因為感覺資源不足,也讓她學會比價的能力

13以上,我調整了一個發零用錢的方式,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次開學要買學用品的時候就開始跟孩子拉鋸戰,孩子想要買比較貴的,爸媽則是不斷提醒該如何精打細算少花一點錢。為了擺脫這樣的循環,我請姊姊先思考:平常必須的花費項目有哪些?例如買學用品、日用品、喝飲料、送同學禮物……等,把這些支出項目、頻率、單價概估一下,就能做出每個月的預算,我就按照這個金額每個月發零用錢,這樣一來,姊姊的零用錢從每個月幾十元瞬間暴增到五百元,兩個弟弟也分別幫自己做了簡單的預算,跟著把每月的零用錢按照預算提高,從生活用品和學用品節省下來的費用就是他們的零用錢,因為零用錢從幾十元一下增加到幾百元,所以他們都很滿意這個金額。

接下來,驚人的改變開始了……因為自己的學用品開始要花自己的錢來買,所以三個孩子開始做「資源回收」,以前到處丟的鉛筆橡皮擦,現在都被眼明手快的回收到鉛筆盒了,日用品也從「常常更換」變成「能用盡量用」「買東西盡量要貨比三家不吃虧」,我也陪著他們學「上網比價格」、在網路賣場「促銷免運費」的時候再下單……等等。我沒想到,這個方法竟然這麼棒!以前雖然支付少少的零用錢,但是每個月都會因為要買孩子生活用品和學用品的消費,無形中增加了支出,像這樣讓孩子承擔必要支出,他們會開始做預算並且能夠從「資源不足」當中,找到省錢和花錢的方法,我太滿意這個改變了!我認為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條件,可以發現孩子的潛能和與生俱來的特質,也可以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財天賦,花時間用適合孩子的方式陪伴他們一起學習理財,是父母最值得的投資。我們這一代的父母不指望孩子將來能奉養我們,但至少孩子能好好理財,就不會拖累我們,這已經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了!

如果你還沒開始讓孩子接觸「理財」這件事,任何時間都不嫌晚,快找財務顧問聊聊,找到適合你們的理財方式吧!


作者簡介

姓名:
楊馥瑄

經歷:
臺灣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
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
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
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
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


文:梁蕭錠CFP®

昨天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

請來了在 20 年前將 CFP 認證引進台灣的 KP

KP 在業界擁有 30 年投資經歷
自然是看過各種景氣波動
股市暴漲又暴跌的熱鬧與冷清
財去人在,財在人安的各種情境

做為一位臨時小編
臨場聽到劉總對於理財和規劃的分享
立馬筆記寫滿,收穫滿滿
也匯整分享給臉書朋友們

▌KP 的全生涯理財規劃目標是使人快樂

理財和規劃是分開的,一般金融消費者表面上在意的是理財,其實心裡想的是發財,期待能用越少時間賺越多錢越好。

但理財和規劃是分開的,反而規劃才是重點,全生涯規劃的目標是讓人擁有快樂的人生。

錢多的人不一定快樂,快樂人的錢通常比較多,因為快樂的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做到極致的同時獲得財富。

人在面臨價格會波動的買賣決策,容易因為擔心和害怕,來影響買賣決定,比如一個買賣決策,你可能害怕購入後資產下跌,或害怕沒買到而失去上漲的機會,這種提心吊膽的買賣,可就不會為你帶來快樂。

▌一般大眾能自己做規劃嗎?

  1. 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透過專業且有道德的顧問引導客戶做選擇,成功機率比較高
  2. 人有惰性容易原諒自己,需要找人在旁監督、陪伴你的全生涯規劃

就像健身教練是你花錢來虐待自己的,那為什麼人們要找人來虐待自己呢?

▌好的理財顧問需要有什麼特質?

  1. 理解金融消費者心理
  2. 將複雜的觀念用簡單的語言讓客戶瞭解

華人文化有幾項特點,是理財顧問制度難以推動的原因,一是諱疾忌醫,二是財不露白,三是民眾普遍不瞭解專業的附加價值。

在這個背景下,好的顧問更需要理解消費者心理,並用簡單的語言讓客戶瞭解複雜的觀念。

▌如何挑選理財顧問?

先問顧問有無CFP資格,華爾街日報20年前就報導過CFP證照含金量是最高的,而這對客戶是有利的。

一般客戶不容易瞭解一位敬業的專業人士價值,一來是標準不清楚,二來是現在規範專業人士要求也不高。

使得客戶反而經常倚賴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意見,這在CFP制度引進後有比較明確的標準。

CFP在執行業務上的道德標準,是由第三方來規範的,所有產生的利益皆是以客戶優先,並且完全揭露顧問自己和客戶各自的利益,當客戶利益被照顧到了,客戶才會反饋給顧問利益。

家庭醫師,家庭理財顧問都是家庭必備的專家,醫生是讓人延長壽命,但無法戰勝死神。

成功的理財顧問讓人的一生都能成功,意志永續留存。

通常理財顧問與客戶的第一場會議稱為「發現會議」(discovery meeting),讓客戶認識顧問,認識全生涯理財規劃,再來就是讓客戶認知為什麼要選我做為顧問,認識我的利益來源,充份揭露收費,並與客戶取得共識。

▌什麼樣的規劃才是合格的規劃?

  1. 能符合客戶短期需求,以及中長期目標
  2. 能否安撫客戶,讓客戶講出心裡話

顧問要站在客戶端考量是否對他短中長期目標皆有利益
在客戶內部有衝突時,能夠提出對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有益處的方法

▌什麼時間點適合做規劃?

理財教育是缺乏的,學校不教,社會亂教,對於年輕人來說,進社會前先認識理財的基本觀念,知道規劃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全世界公辦的老年經濟安全制度,都有勞保勞退品質不足的問題,所以大眾都需要另行準備,以顧及老年生活,年輕時多花,老時就少花,這是一種抵換(trade off)的概念。

只要有了收入後就可以找合適的顧問規劃,並且越早越好。

▌實務上理財規劃的流程為何?

  1. 第一次會議:以基本問卷進行初談,若同意付費諮詢,則簽約填寫完整問卷
  2. 第二次會議:確認收入與支出情況,匯整保險、投資清單,確認孝養、教育想法,確認存量流量,以及短中長期目標
  3. 第三次會議:提出可能的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投資、保險、稅務) ,提供方案甲乙丙
  4. 第四次會議:交付報告書、介紹執行團隊
  5. 執行階段:保險、投資調整等方案執行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

文:邱玉茹CFP

每天早上起床後,感到肚子餓了!我們會享用一份早餐,為一天的開始補充滿滿的能量;當APPLE出了新一代的手機,是否想盡辦法也要搶先體驗?暑假來臨前,出國旅遊的計劃早就安排好,機票刷卡絕不手軟。

可是,為什麼在我們腦海中盤旋已久的投資理財,卻一再地被我們拖延呢?總覺得月底再來好好研究、下個月工作比較不忙再開始好了、想要等準備好了再開始,或是因為在股市吃過虧遲遲不敢再進場……等等,拖延的原因有百百種,這是為什麼呢?

投資或理財規劃不像肚子餓吃飯,需求可以馬上獲得滿足。不像買一支iphone、一個精品包、一台車或是一間房子,看的到摸的到用的到,還可以住在裡面;投資或理財規劃是無形的,現在無法享受、甚至還要等上10年、20年以上。不過,實現個人生涯理財目標的人又大有人在,過上安穩退休生活的人也有很多,造成這中間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設定理財目標,先了解目標背後的「為什麼」

真正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而做。

黃金圈理論,是全球知名思想家與演說家Simon Sinek2009年在TED TALK演說時,分享如何鼓舞行為所提出來的,從美國議員到聯合國大使、從中小企業到微軟都想使用這套黃金圈理論,這背後有什麼有利的論點呢?

黃金圈是三層同心圓,由外到內分別是做什麼、怎麼做,與為什麼。架構看似簡單,卻剛好與人腦如何處理資訊與情感的結構完全一致。最核心的「為什麼」,最能撼動人心,產生強大連結,但也正是語言最難清楚表達的部分。

我們的價值觀、信仰或行為的準則,會引導我們做生的選擇。重要的是,必須知道這些價值觀是什麼,以及它們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目標計劃。有研究報告顯示,我們每一分鐘要出做36.5個決定,而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有其原因,那個「為什麼」才是推動我們做出決定的關鍵。

我們的價值觀會幫助我們做出選擇,不只是想要達成的目標,還包括在追求這些目標的時候,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舉例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有買房的目標,買房子對每個人所帶來的意義不盡相同,有些人因為從小搬家,長大後內心更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不用因為外在原因而搬遷,擁有自主權;對有些人來說,擁有自己的房子,能夠讓自己和家人有一份歸屬感,也能夠增加心裡的安全感。

擁有自主權和家的歸屬感,是支持著我們買房的價值觀,讓我們有動力為了未來的理財目標而犧牲現在的生活品質,只為了給家人和自己期待的未來生活樣貌,這樣的動力比什麼都還強大。

沒有人能夠決定我們的價值觀,唯有我們自已主動著手開始,找到理財目標的核心價值,也許可以試著從生活、事業(職涯)、財務三個方面,寫下自己的期待與價值標準,再一一訂立目標吧!

 

玉茹的話

了解自己理財目標背後的為什麼,是為了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更了解家人的期望,幫助您未來執行理財規劃的時候,顧問可以依照您的價值觀與期待,給予理財規劃建議與行動計劃,更能貼近您未來期望的生活樣貌。

唯有找到理財目標的為什麼,才能找到理財規劃的前進動力與幹勁。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艾利:cfpalicechiu@gmail.com預約諮詢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第六屆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召委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組

著作:
《AFP CFP
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AFP模擬試題2023年版》

專長:
個人/
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Mikhail Nilov


日期:112年3月23日(週四)

時間:19:00-21:00   (18:30 開始報到)

講師:李安昇CFP®

主題:「理賠判斷的依據與保險公司溝通的秘訣」

方式:Webex線上課程


顧問是客戶與保險公司的橋樑,
先了解保險公司理賠判斷的依據,
針對每位客戶不同的真實狀況,協助客戶了解保險真正的意義,
是顧問們最獨特的價值!

講師曾在與中國人壽及富邦人壽理賠主管溝通完後,
2位內勤主管都同時對講師說:「你可以不用訓練,直接來理賠部上班!」
可見講師的思維戰略清楚,論點明確,才能得到主管的肯定!

如果您想有思維戰略?
如果您想要知道如何論點明確?
如果您想要知道如何找資源?
如果您想要知道保險公司的內規是否符合法條規則?若否,該如何面對?
這堂課一定是您的首選!

歡迎理促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在2023年一同參與線上課程的交流與學習!
名額有限,請大家儘速報名!


《貼心提醒》

  1. 本次課程採線上進行,線上課堂將會採進入管制的方式,請使用【正確中文全名】提前進入課堂,並耐心等待。
  2. 報名學員:
    請務必提供『正確且常用的有效電子信箱 & 正確中文全名』、
    如果要申報CPD時數,請務必提供正確身份證字號。
  3. 已報名課程而無法出席者,若未於「3/20(四)中午12:00前」申請取消,下次課程會將您列入候補名單。

取消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jBYEv9RtgMwBHXjD9

攝影師:Magda Ehlers


直播主題:
全生涯的理財 怎麼規劃才夠Pro__30 年的經驗談(課表找不到的理財必修課)

直播日期 & 時間:
112年3月15日 19:00-20:30

歡迎理促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一起上線,共同參與一場『全生涯理財規劃』知識饗宴。
https://www.facebook.com/cfptfpa.org?mibextid=ZbWKwL

講師名字:
劉凱平(KP)

資歷介紹: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企管碩士
台北花旗銀行消費者金融部經理
元富投信暨投顧總經理
考試院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後援會投資諮詢顧問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退休基金管理運用小組委員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兼發言人
FPSB國際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總會 首位華人理事(2006-2008)
現職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三點學習收穫

  1. 理財非成功不行,如何規劃有效的全生涯理財藍圖。
  2. 認識真正阻礙自身理財成功的外在、內在問題。
  3. 充分認識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對的顧問能讓你的投資發揮最大效益。

:CFP持證人 楊馥瑄

陳太太是自家公司的連帶保證人,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營運出現困難,想到自己多年前聽保險業務員說保單有隔絕債務、保全資產的效果,所以用私房錢買了一些儲蓄險、醫療險,希望能透過保單規劃,在風險來臨時保障自己和家人未來的生活品質,到底保單能不能被當作一般財產被強制執行呢?

以往大家對保單的觀念是可以隔離債權,要保人在因故負債或欠稅時,因為保單不可被強制執行,所以依舊能透過保險照顧想照顧的人。如今因為111年最新裁定出爐,恐怕我們也要開始改變這樣的觀念!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作出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可以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的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

讓我們來快速了解一下這個裁定當中的重點:

  1. 債務人之財產,凡具金錢價值者,除法令明文禁止扣押或讓與,或依性質不得為讓與者等外,均屬其責任財產,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
  2. 保單價值,實質上歸屬要保人,要保人基於壽險契約請求返還或運用保單價值之權利,應為其所有之財產權。
  3. 依契約自由原則,要保人之契約上地位,於符合保險法規定之情形下,得為變更,亦得為繼承,凡此,均與一身專屬權具有不得讓與或繼承之特性有間。
  4. 要保人基於壽險契約請求返還或運用保單價值之權利,為其所有之財產權,即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而終止壽險契約,乃使抽象之保單價值轉化為具體解約金償付請求權所不可欠缺,係達成換價目的所必要之行為,執行法院自得為之。
  5. 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予債權人、債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 

因為大法官裁定只對該案及併案有拘束力,目前各法官見解仍有不同,未來想要透過保險好好的照顧家人,以下有幾點提供參考:1.以後保單是否可強制執行,其重點應該會是「執行保單解約換價是否影響要保人及其家屬生活?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2.先欠稅()後買保單,該保單被執行的風險大幅提高。3.投資型保單、儲蓄型保單等理財類型的保單相較於無解約金的醫療型保單,其保單價值金有較高可能被視為財產而被強制執行。4.債務人在保單當中屬於要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這三種不同身分下,面臨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在規劃保險的時候要跟保險顧問好好的討論溝通,做最合適的安排。

作者簡介

姓名:
楊馥瑄

經歷:
臺灣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
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
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
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
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