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文:邱玉茹CFP

收益分配通知書和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您會核對嗎?還是有被動收入進戶頭就好了呢?

這是理財規劃客戶Beryl0050配發現金股利那天發給我的訊息,問:為什麼收到的現金股利和ETF收益分配通知書上的金額不一樣?之前都沒注意到耶!

Beryl的理財目標主要以退休生活費、未來醫療費準備為最大方向。投資哲學偏向長期投資於大盤,定期做再平衡;可以安心理財,擁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明確的理財目標,清楚自己的投資哲學,所以投資組合以ETF為主要標的。

一、為什麼實領現金股利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

ETF本質上為基金,資金的保管和進出要看「保管銀行」。如果ETF的「保管銀行」和投資人證券交易的「銀行帳戶」為不同家,配息的時候從「保管銀行」匯款至投資人的「銀行帳戶」,此時會被收取跨行匯款的手續費,每匯款一次即收取一次。


Beryl0050為例,實際收到金額比通知書上的金額少10元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銀行帳戶跟0050的保管銀行不同,所以被收取10元的匯費!

二、台灣常見ETF的保管銀行和年配息頻率表

*此表僅為實務分享,不為投資標的建議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投資組合含有多檔標的,可以分散公司倒閉的風險,不過若總配息次數多,那麼被扣的匯款手續費可能也是一筆成本。如果上表的5ETF各持有一張,且帳戶非保管銀行帳戶,那麼一年會被扣多少的匯費呢?

三、現金股利匯費的2個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1各家匯費收取金額可能不同,每次匯費10元看似不高,但若投資組合標的數量不少,且配息頻率高,那麼每年被收取的金額累積起來也是會影響年報酬率!

延伸思考2是否有必要為了省匯費而分不同證券戶管理?這時候就需要考量管理資產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每一到兩年做投資組合再平衡所花費的時間,時間成本不影響本金報酬,但卻是我們的隱形成本

接下來您可以怎麼做?

。檢視您的資產配置與投組。

。尋求CFP理財規劃顧問協助分析財務現況

凡事都一體兩面,多方思考才能做對適合自己的財務決策!

四、玉茹的話

實務上協助客戶做理財規劃的時候,數字高低不一定是決策的關鍵,反而是我們的理財目標、投資哲學、管理便利性……等也是考量點之一。

投資理財是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常識,希望能藉由部落格與IG的分享,將正確的理財規劃觀念傳遞給您。

玉茹秉持著「工作、生活先過得開心,理財規劃才能夠1+1>2,加倍快樂!」這樣的信念,期望能扭轉台灣人理財規劃的習慣。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玉茹:cfpalicechiu@gmail.com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第六屆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召委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組

著作:
《AFP CFP
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AFP模擬試題2023年版》

專長:
個人/
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cottonbro studio

:CFP持證人 楊馥瑄

關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聽聽Chat GPT的建議,然後我再分享關於我跟孩子的理財方式:

「對於孩子的理財教育,建議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從小培養孩子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

1. 孩子三歲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從簡單的行為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例如,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錢,並且鼓勵孩子分辨不同的硬幣和紙幣。也可以透過買東西時讓孩子知道不同物品的價值和用途,學習從小開始分配資源。

2. 孩子三歲至六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計算,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數錢、計算小額費用和找零。同時,父母可以透過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讓孩子開始學習管理和分配自己的資源。

3. 孩子七歲至十二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基礎的理財知識,例如如何儲蓄和管理自己的資源,以及如何辨別消費的價值和風險。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儲蓄計劃,鼓勵孩子開始儲蓄,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4. 十三歲以上: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更複雜的理財知識,例如如何理解股票、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以及如何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父母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和知識,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
總體而言,建議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理財教育,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理財知識和技能,逐步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

以上的建議看起來不賴對嗎?我在2015年取得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資格,當時三個孩子的年齡是6歲的姊姊、4歲的哥哥和2歲的弟弟。

在我們那個年代,「理財規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但學校卻沒教的事,所以我希望從小讓他們接觸理財,這邊就分享一些我的作法。

在他們3-6時,因為考量孩子拿到錢可能會不小心好奇吞下去,以及保管不易,所以我給他們零用錢的方式是以好寶寶點數來換的,跟孩子約定好做到什麼很棒的行為就可以獲得好寶寶點數,記帳的方式是用自己的小腦袋,每一點可以兌換10元,在外出時就可以跟媽媽兌換成想要的糖果。可以獲得好寶寶點數的方法是:友愛照顧兄弟姐妹、主動幫忙家務。因為媽媽希望他們建立一個「家庭」的核心觀念,用自己的付出來換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們知道為家人付出是一件超棒的事!

7-12時期,開始發零用錢,從一開始每週5元逐步隨年齡增加到15元,這樣的每週固定領取條件是要「記帳」,還有「自己主動提出要求」。就像玩大富翁一樣,經過銀行要領錢時必須主動提出,因為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沒有人會主動提醒你!領零用錢時必須帶著記帳本和存錢桶,我核對金額和帳本正確就可以領錢,這是為了養成認真記帳的習慣。當然也有針對表現良好給予的額外獎勵金,也都需要記帳。在這個時期主要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並且知道帳本是很重要的,需要妥善保管

執行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天生的差異,姐姐是屬於非常自律而且愛儲蓄的孩子,帳本寫的清清楚楚,也保管的很仔細,時間到了固定請款;哥哥就顯得相對隨性,想到時才領錢,每次領錢都要先找找看帳本在哪裡;弟弟則是沒有物慾,有錢沒錢都沒關係,只要給他一台平板,他的人生就足矣⋯⋯

其中有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大約在姐姐8歲時,她迷上了網路熱賣的口味吸管,用各種口味吸管來喝鮮奶,鮮奶就變成各種香甜的味道,她在網路搜尋後發現整盒(15010支)會比單買(201支)更便宜,於是她就主動跟我討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快速獲得額外零用錢,然後努力存錢,當她終於達成目標可以買到整盒的吸管時,那種開心的樣子,讓我也跟她一樣開心。這讓我看到了她很努力、珍惜自己的每一塊錢、因為感覺資源不足,也讓她學會比價的能力

13以上,我調整了一個發零用錢的方式,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次開學要買學用品的時候就開始跟孩子拉鋸戰,孩子想要買比較貴的,爸媽則是不斷提醒該如何精打細算少花一點錢。為了擺脫這樣的循環,我請姊姊先思考:平常必須的花費項目有哪些?例如買學用品、日用品、喝飲料、送同學禮物……等,把這些支出項目、頻率、單價概估一下,就能做出每個月的預算,我就按照這個金額每個月發零用錢,這樣一來,姊姊的零用錢從每個月幾十元瞬間暴增到五百元,兩個弟弟也分別幫自己做了簡單的預算,跟著把每月的零用錢按照預算提高,從生活用品和學用品節省下來的費用就是他們的零用錢,因為零用錢從幾十元一下增加到幾百元,所以他們都很滿意這個金額。

接下來,驚人的改變開始了……因為自己的學用品開始要花自己的錢來買,所以三個孩子開始做「資源回收」,以前到處丟的鉛筆橡皮擦,現在都被眼明手快的回收到鉛筆盒了,日用品也從「常常更換」變成「能用盡量用」「買東西盡量要貨比三家不吃虧」,我也陪著他們學「上網比價格」、在網路賣場「促銷免運費」的時候再下單……等等。我沒想到,這個方法竟然這麼棒!以前雖然支付少少的零用錢,但是每個月都會因為要買孩子生活用品和學用品的消費,無形中增加了支出,像這樣讓孩子承擔必要支出,他們會開始做預算並且能夠從「資源不足」當中,找到省錢和花錢的方法,我太滿意這個改變了!我認為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條件,可以發現孩子的潛能和與生俱來的特質,也可以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財天賦,花時間用適合孩子的方式陪伴他們一起學習理財,是父母最值得的投資。我們這一代的父母不指望孩子將來能奉養我們,但至少孩子能好好理財,就不會拖累我們,這已經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了!

如果你還沒開始讓孩子接觸「理財」這件事,任何時間都不嫌晚,快找財務顧問聊聊,找到適合你們的理財方式吧!


作者簡介

姓名:
楊馥瑄

經歷:
臺灣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
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
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
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
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


文:梁蕭錠CFP®

昨天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

請來了在 20 年前將 CFP 認證引進台灣的 KP

KP 在業界擁有 30 年投資經歷
自然是看過各種景氣波動
股市暴漲又暴跌的熱鬧與冷清
財去人在,財在人安的各種情境

做為一位臨時小編
臨場聽到劉總對於理財和規劃的分享
立馬筆記寫滿,收穫滿滿
也匯整分享給臉書朋友們

▌KP 的全生涯理財規劃目標是使人快樂

理財和規劃是分開的,一般金融消費者表面上在意的是理財,其實心裡想的是發財,期待能用越少時間賺越多錢越好。

但理財和規劃是分開的,反而規劃才是重點,全生涯規劃的目標是讓人擁有快樂的人生。

錢多的人不一定快樂,快樂人的錢通常比較多,因為快樂的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做到極致的同時獲得財富。

人在面臨價格會波動的買賣決策,容易因為擔心和害怕,來影響買賣決定,比如一個買賣決策,你可能害怕購入後資產下跌,或害怕沒買到而失去上漲的機會,這種提心吊膽的買賣,可就不會為你帶來快樂。

▌一般大眾能自己做規劃嗎?

  1. 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透過專業且有道德的顧問引導客戶做選擇,成功機率比較高
  2. 人有惰性容易原諒自己,需要找人在旁監督、陪伴你的全生涯規劃

就像健身教練是你花錢來虐待自己的,那為什麼人們要找人來虐待自己呢?

▌好的理財顧問需要有什麼特質?

  1. 理解金融消費者心理
  2. 將複雜的觀念用簡單的語言讓客戶瞭解

華人文化有幾項特點,是理財顧問制度難以推動的原因,一是諱疾忌醫,二是財不露白,三是民眾普遍不瞭解專業的附加價值。

在這個背景下,好的顧問更需要理解消費者心理,並用簡單的語言讓客戶瞭解複雜的觀念。

▌如何挑選理財顧問?

先問顧問有無CFP資格,華爾街日報20年前就報導過CFP證照含金量是最高的,而這對客戶是有利的。

一般客戶不容易瞭解一位敬業的專業人士價值,一來是標準不清楚,二來是現在規範專業人士要求也不高。

使得客戶反而經常倚賴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意見,這在CFP制度引進後有比較明確的標準。

CFP在執行業務上的道德標準,是由第三方來規範的,所有產生的利益皆是以客戶優先,並且完全揭露顧問自己和客戶各自的利益,當客戶利益被照顧到了,客戶才會反饋給顧問利益。

家庭醫師,家庭理財顧問都是家庭必備的專家,醫生是讓人延長壽命,但無法戰勝死神。

成功的理財顧問讓人的一生都能成功,意志永續留存。

通常理財顧問與客戶的第一場會議稱為「發現會議」(discovery meeting),讓客戶認識顧問,認識全生涯理財規劃,再來就是讓客戶認知為什麼要選我做為顧問,認識我的利益來源,充份揭露收費,並與客戶取得共識。

▌什麼樣的規劃才是合格的規劃?

  1. 能符合客戶短期需求,以及中長期目標
  2. 能否安撫客戶,讓客戶講出心裡話

顧問要站在客戶端考量是否對他短中長期目標皆有利益
在客戶內部有衝突時,能夠提出對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有益處的方法

▌什麼時間點適合做規劃?

理財教育是缺乏的,學校不教,社會亂教,對於年輕人來說,進社會前先認識理財的基本觀念,知道規劃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全世界公辦的老年經濟安全制度,都有勞保勞退品質不足的問題,所以大眾都需要另行準備,以顧及老年生活,年輕時多花,老時就少花,這是一種抵換(trade off)的概念。

只要有了收入後就可以找合適的顧問規劃,並且越早越好。

▌實務上理財規劃的流程為何?

  1. 第一次會議:以基本問卷進行初談,若同意付費諮詢,則簽約填寫完整問卷
  2. 第二次會議:確認收入與支出情況,匯整保險、投資清單,確認孝養、教育想法,確認存量流量,以及短中長期目標
  3. 第三次會議:提出可能的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投資、保險、稅務) ,提供方案甲乙丙
  4. 第四次會議:交付報告書、介紹執行團隊
  5. 執行階段:保險、投資調整等方案執行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

文:邱玉茹CFP

每天早上起床後,感到肚子餓了!我們會享用一份早餐,為一天的開始補充滿滿的能量;當APPLE出了新一代的手機,是否想盡辦法也要搶先體驗?暑假來臨前,出國旅遊的計劃早就安排好,機票刷卡絕不手軟。

可是,為什麼在我們腦海中盤旋已久的投資理財,卻一再地被我們拖延呢?總覺得月底再來好好研究、下個月工作比較不忙再開始好了、想要等準備好了再開始,或是因為在股市吃過虧遲遲不敢再進場……等等,拖延的原因有百百種,這是為什麼呢?

投資或理財規劃不像肚子餓吃飯,需求可以馬上獲得滿足。不像買一支iphone、一個精品包、一台車或是一間房子,看的到摸的到用的到,還可以住在裡面;投資或理財規劃是無形的,現在無法享受、甚至還要等上10年、20年以上。不過,實現個人生涯理財目標的人又大有人在,過上安穩退休生活的人也有很多,造成這中間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設定理財目標,先了解目標背後的「為什麼」

真正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而做。

黃金圈理論,是全球知名思想家與演說家Simon Sinek2009年在TED TALK演說時,分享如何鼓舞行為所提出來的,從美國議員到聯合國大使、從中小企業到微軟都想使用這套黃金圈理論,這背後有什麼有利的論點呢?

黃金圈是三層同心圓,由外到內分別是做什麼、怎麼做,與為什麼。架構看似簡單,卻剛好與人腦如何處理資訊與情感的結構完全一致。最核心的「為什麼」,最能撼動人心,產生強大連結,但也正是語言最難清楚表達的部分。

我們的價值觀、信仰或行為的準則,會引導我們做生的選擇。重要的是,必須知道這些價值觀是什麼,以及它們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目標計劃。有研究報告顯示,我們每一分鐘要出做36.5個決定,而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有其原因,那個「為什麼」才是推動我們做出決定的關鍵。

我們的價值觀會幫助我們做出選擇,不只是想要達成的目標,還包括在追求這些目標的時候,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舉例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有買房的目標,買房子對每個人所帶來的意義不盡相同,有些人因為從小搬家,長大後內心更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不用因為外在原因而搬遷,擁有自主權;對有些人來說,擁有自己的房子,能夠讓自己和家人有一份歸屬感,也能夠增加心裡的安全感。

擁有自主權和家的歸屬感,是支持著我們買房的價值觀,讓我們有動力為了未來的理財目標而犧牲現在的生活品質,只為了給家人和自己期待的未來生活樣貌,這樣的動力比什麼都還強大。

沒有人能夠決定我們的價值觀,唯有我們自已主動著手開始,找到理財目標的核心價值,也許可以試著從生活、事業(職涯)、財務三個方面,寫下自己的期待與價值標準,再一一訂立目標吧!

 

玉茹的話

了解自己理財目標背後的為什麼,是為了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更了解家人的期望,幫助您未來執行理財規劃的時候,顧問可以依照您的價值觀與期待,給予理財規劃建議與行動計劃,更能貼近您未來期望的生活樣貌。

唯有找到理財目標的為什麼,才能找到理財規劃的前進動力與幹勁。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艾利:cfpalicechiu@gmail.com預約諮詢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第六屆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召委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組

著作:
《AFP CFP
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AFP模擬試題2023年版》

專長:
個人/
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Mikhail Nilov


日期:112年3月23日(週四)

時間:19:00-21:00   (18:30 開始報到)

講師:李安昇CFP®

主題:「理賠判斷的依據與保險公司溝通的秘訣」

方式:Webex線上課程


顧問是客戶與保險公司的橋樑,
先了解保險公司理賠判斷的依據,
針對每位客戶不同的真實狀況,協助客戶了解保險真正的意義,
是顧問們最獨特的價值!

講師曾在與中國人壽及富邦人壽理賠主管溝通完後,
2位內勤主管都同時對講師說:「你可以不用訓練,直接來理賠部上班!」
可見講師的思維戰略清楚,論點明確,才能得到主管的肯定!

如果您想有思維戰略?
如果您想要知道如何論點明確?
如果您想要知道如何找資源?
如果您想要知道保險公司的內規是否符合法條規則?若否,該如何面對?
這堂課一定是您的首選!

歡迎理促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在2023年一同參與線上課程的交流與學習!
名額有限,請大家儘速報名!


《貼心提醒》

  1. 本次課程採線上進行,線上課堂將會採進入管制的方式,請使用【正確中文全名】提前進入課堂,並耐心等待。
  2. 報名學員:
    請務必提供『正確且常用的有效電子信箱 & 正確中文全名』、
    如果要申報CPD時數,請務必提供正確身份證字號。
  3. 已報名課程而無法出席者,若未於「3/20(四)中午12:00前」申請取消,下次課程會將您列入候補名單。

取消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jBYEv9RtgMwBHXjD9

攝影師:Magda Ehlers


直播主題:
全生涯的理財 怎麼規劃才夠Pro__30 年的經驗談(課表找不到的理財必修課)

直播日期 & 時間:
112年3月15日 19:00-20:30

歡迎理促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一起上線,共同參與一場『全生涯理財規劃』知識饗宴。
https://www.facebook.com/cfptfpa.org?mibextid=ZbWKwL

講師名字:
劉凱平(KP)

資歷介紹: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企管碩士
台北花旗銀行消費者金融部經理
元富投信暨投顧總經理
考試院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後援會投資諮詢顧問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退休基金管理運用小組委員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兼發言人
FPSB國際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總會 首位華人理事(2006-2008)
現職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三點學習收穫

  1. 理財非成功不行,如何規劃有效的全生涯理財藍圖。
  2. 認識真正阻礙自身理財成功的外在、內在問題。
  3. 充分認識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對的顧問能讓你的投資發揮最大效益。

:CFP持證人 楊馥瑄

陳太太是自家公司的連帶保證人,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營運出現困難,想到自己多年前聽保險業務員說保單有隔絕債務、保全資產的效果,所以用私房錢買了一些儲蓄險、醫療險,希望能透過保單規劃,在風險來臨時保障自己和家人未來的生活品質,到底保單能不能被當作一般財產被強制執行呢?

以往大家對保單的觀念是可以隔離債權,要保人在因故負債或欠稅時,因為保單不可被強制執行,所以依舊能透過保險照顧想照顧的人。如今因為111年最新裁定出爐,恐怕我們也要開始改變這樣的觀念!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作出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可以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的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

讓我們來快速了解一下這個裁定當中的重點:

  1. 債務人之財產,凡具金錢價值者,除法令明文禁止扣押或讓與,或依性質不得為讓與者等外,均屬其責任財產,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
  2. 保單價值,實質上歸屬要保人,要保人基於壽險契約請求返還或運用保單價值之權利,應為其所有之財產權。
  3. 依契約自由原則,要保人之契約上地位,於符合保險法規定之情形下,得為變更,亦得為繼承,凡此,均與一身專屬權具有不得讓與或繼承之特性有間。
  4. 要保人基於壽險契約請求返還或運用保單價值之權利,為其所有之財產權,即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而終止壽險契約,乃使抽象之保單價值轉化為具體解約金償付請求權所不可欠缺,係達成換價目的所必要之行為,執行法院自得為之。
  5. 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予債權人、債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 

因為大法官裁定只對該案及併案有拘束力,目前各法官見解仍有不同,未來想要透過保險好好的照顧家人,以下有幾點提供參考:1.以後保單是否可強制執行,其重點應該會是「執行保單解約換價是否影響要保人及其家屬生活?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2.先欠稅()後買保單,該保單被執行的風險大幅提高。3.投資型保單、儲蓄型保單等理財類型的保單相較於無解約金的醫療型保單,其保單價值金有較高可能被視為財產而被強制執行。4.債務人在保單當中屬於要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這三種不同身分下,面臨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在規劃保險的時候要跟保險顧問好好的討論溝通,做最合適的安排。

作者簡介

姓名:
楊馥瑄

經歷:
臺灣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
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
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
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
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

文:邱玉茹CFP

今年一月的某天,朋友傳來Line訊息問說:怎麼一月的薪水比去年十二月的還少?去年不是調薪了嗎?我回說:你也太厲害了吧!這一點的變化都有發現,這是因為……

教師的薪資漲幅穩定,雖然不是突然爆發型,不過因為有退休終身俸,所以在理財規劃的過程中,反而多了幾個優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一、教師薪資減少的原因

二、教師薪資漲幅全公開(大專、碩士、博士畢業)

三、艾利的話

 

一、2023年教師薪資減少的原因

不曉得教師們領薪水時,是否注意到薪資單上的數字分為「應發」與「實發」,應發薪資(本俸+學術研究加給)當中會扣除健保費、公保保費和退撫離職儲金,(或預扣所得稅5%),扣除完的金額就是每個月進您戶頭的實發金額。

而今年一月開始為了改善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的財務,退撫基金提撥率由14%調升至15%。所以才造成2023年教師薪資稍微減少。

舉例:敘薪475的科任教師,實發由68,857降至68,563;換算年薪由1,014,534降至1,011,006,共減少3,528元。

其實調高退撫基金的提撥率,有助於延後破產的年限,可以確保現在的年輕教師,在未來退休時,是有終身俸的退休金。目前退撫相關法令已將提撥率上限提高至18%,不過未來是否持續調升至18%,須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共同訂定。

雖然2023年因退撫基金提撥率調升至15%,導致教師的薪資稍微減少,雖然金額不算減少太多,但未來調升至18%時,可能影響就不小。因此在理財目標的達成上,更要多花一些心思與規劃。

 

二、教師薪資漲幅全公開(大學、碩士、博士畢業)

1.正式教師(大專畢業)

  • 起始敘薪:190
  • 敘薪上限:625
  • 非行政、非導師
  • 實領:月薪扣除公保、健保、退撫基金費用(未扣綜所稅)
  • 年薪:12個月實領薪+1.5個月年終+1個月考績




 

2.正式教師(碩士畢業)

  • 起始敘薪:245
  • 敘薪上限:650
  • 非行政、非導師
  • 實領:月薪扣除公保、健保、退撫基金費用(未扣綜所稅)
  • 年薪:12個月實領薪+1.5個月年終+1個月考績




3.正式教師(博士畢業)

  • 起始敘薪:330
  • 敘薪上限:680
  • 非行政、非導師
  • 實領:月薪扣除公保、健保、退撫基金費用(未扣綜所稅)
  • 年薪:12個月實領薪+1.5個月年終+1個月考績



 

三、艾利的話

公教人員進行理財規劃時,比起其他行業的人,多兩個優勢~

  1. 提早知道月薪、年薪的增幅
  2. 擁有退休終身俸,可以將更多資源放在其他理財目標上,提高理財目標的達成率

穩定的收支,對於心情與生活安排,有正向的影響!這樣在理財目標的規劃上,能夠更放心的做安排,降低收支變動的不安全感。

年薪高低是相對,重點是個人的理財能力與淨資產的成長,一起在意自己的理財規劃吧!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艾利:cfpalicechiu@gmail.com預約諮詢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
年~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組

著作:
《AFP CFP
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AFP模擬試題2023年版》

專長:
個人/
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Engin Akyurt

文:邱玉茹CFP

2022年結束、迎來2023年,隨著年紀增長,在理財觀念上是否也有提升呢?理財規劃的思考位階,首要從理財目標開始,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二來了解自己的投資哲學,最後才是理財工具的執行與追蹤,學習讓自己在理財與投資越來越獨立。

新的一年,除了檢視自己上一年的工作、生活成長,財務上的檢視也很重要,檢視是為了讓我們肯定自己的優點,並且修正調整可以更好的部分,不要重複犯錯,財務上的檢視就像呈現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我們每年可能會做一次身體的健康檢查,以確保身體是健康的並且心情上也能夠放心;又或是,我們在長途的旅行當中,偶爾會停下來看看地圖,確認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年度的財務檢視與上述有同樣的目的,在長期的生涯理財規劃當中,定期為自己或家庭檢視財務狀況,是讓我們在資產分配、風險管理、理財目標的達成不偏離軌道。


年度財務檢視的3個項目

  1. 理財目標達成狀況與資產負債成長率
    每一個理財規劃年度,我會更新自己、也會請客戶更新他們的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收支表意味著收入和支出,這展現了每個人對的生活期待;資產負債表包括各資產類別淨值、房屋淨值、負債、退休金準備、其他理財目標的進展,以及其他重要數據點。
    數據化是為了確保我們的資產增長在期望的軌道上,也能夠在每一年度做進展上的對照,理財規劃及財務檢視是非常個人化的,我都會盡可能的告訴自己或客戶:「不需要跟其他人比較,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做自己會來的更自在。」

  2. 個人身份與責任的改變?
    每個人可能正面臨著個人角色的身份轉換,有結婚組織自己的家庭、也有小孩剛出生當了新手爸媽、或是從無殼蝸牛晉升為房貸一族、甚至到了退休的階段。這些除了代表生涯目標的達成,也表示著個人或家庭責任的提升,風險管理與身價保障是否也隨之檢視與調整,就來的相當重要。

  3. 心情與生活上是否符合期待?
    肩膀的擔子變重,是成長了!除了財務上的目標達成,心情也需要好好的照顧,就像天秤的擺盪一樣,讓自己不管是工作、生活、心情、財務都能維持在平穩的狀態。
    希望我們給自己訂下的目標,在檢視時,都能滿意自己的成長,就算也有未達成也沒關係,下一年就可以再繼續努力!

 

理財目標設定,實務案例

設定理財目標,更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為何設定這個目標、這個金額?才能提升執行方案的執行力。並且每季做一次執行檢視、投資組合檢視,年底再視投資組合的比例,是否執行再平衡。


 

玉茹的話

年度財務檢視的過程,會深入了解自己對理財目標的期待,更了解自己的想要與需要,財務上清楚個人或家庭資產漲跌的狀況,也包括責任風險管理資產的多樣化,以及資產配置如何幫助或阻礙我們實現理財目標的進展

除了上述過程,也會追蹤目前的財務策略,包括緊急預備金準備、退休時間表和其他重要目標,確定目前是否在正確軌道上,或者是否需要進行計劃調整。

讓我們一起開始行動吧!檢視上一年的財務狀況,並訂下2023年的個人理財目標!

 

理財規劃或資產傳承,需要先了解個人/家庭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來信給玉茹:cfpalicechiu@gmail.com或參訪部落格~


作者簡介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文:芮安 CFP®(筆名)


無意間看到一部2019年播放的韓劇,講述美國金融危機,強烈打擊了韓國的金融市場,泡沫經濟崩盤讓主角的岳父過不了這關外,也描述了金融當局在轉換既有的政策時主角堅持正義的故事。

片中一段出現20秒二位男行員對話的場景,一位介紹他是CFP:「我是被世界認證的財務設計師,本行一萬五千名銀行職員中,擁有這種資格證的人能有幾個……銀行行員的藍籌股還在這呢!」。

因為這短短的畫面,我要找時間看完這齣戲!也促使我寫下這篇年末的感想,擁有CFP®持證對我與客戶的幫助!


在一個領域裡深耕,磨練的不僅是技能

雖然臺灣財富管理已呈百「照」爭鳴的狀態,但CFP®引進時卻格外引起重視,有最有價值證照之一的稱號。CFP®1972年自美國開始發展的國際金融專業證照,為國際間理財規劃最高證照之一,臺灣第一批CFP®持證人20056月誕生。

自嘲有考試症候群加上差一分的暗示,大專畢業後就決定先就業,有機會再回校念書。2004年金融業工作5年左右,正想是否要回校再進修時,看到臺灣在積極推廣CFP®認證制度。因符合工作實務上需求、時間分配與當時CFP®考試認證學費的考量,選擇取得CFP®認證的資格。給自己訂定4年目標,系統性學習完整理財知識與實務,就當「財務規劃社會發展系」來唸。

不同於一般證照,必須先在認可的專業教育訓練機構通過基礎理財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員工福利與退休金規劃、投資規劃、租稅與財產移轉規劃、全方位理財規劃等六個科目,共兩百四十小時的認證課程才能考試。兩百四十小時學習,加上一科科的考試,持證人還須每二年進修時數達三十小時才有續證資格,等同學習一個新技能了!

除了增強生存技能,個人認為CFP®認證考試的學習,更根本的是讓自己心智有大幅的成長。


藉由所學協助客戶解決理財問題

取得證照後的某一天,接到客戶來電談到,因為只有一個小孩,小孩也孝順,故先將其中一間房子過戶到其名下但權狀仍由父母保管原覺得妥當的事,不料某日卻接獲房子可能會被查封的消息,該怎麼辦?

一般父母因疼愛小孩或其他考慮而將名下財產事先贈與給小孩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在贈與之前,如果能夠認清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運用法令或工具來預防豈不更佳?此案如果能就贈與後的信託安排或附負擔贈與來事前規劃,是不是就降低了憾事發生的機率呢?

另一個案,先生正值壯年,上班中突然因不明原因倒地離世,遺孀強忍悲痛處理後事,在心情尚未回復下,尚需獨自面對先生留下的保險、遺產稅、投資、小孩教育金與退休金需要重新盤點規劃的問題。此刻她身旁需要有足夠職能的顧問協助盤點資產、梳理問題並共同討論處理的方法。

持證期間藉由持續進修,可以精進自己的理財知識規劃技能,進而陪伴客戶共同成長,而客戶也能找到願意以客戶利益優先考量的顧問為他們解決放在心中已久的問題而開心不已!這樣的滿足每每讓我為當初願意付出代價取得CFP®認證感到驕傲!


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時間就是金錢

當聽到有人說,最近被詐騙或聽了某某達人推薦想賺快錢,卻因沒做功課導致虧損時,多希望他旁邊能有人提醒,請務必珍惜辛苦累積下來的財富,慢慢來更能快快到!巴菲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富不也是在50歲以後才獲得的嗎?

韓劇與看到國外的友人要做財務規劃或對財務有擔憂時,知道要找尋CFP®持證人的協助,不由心想臺灣的財富管理市場仍有不同的成長空間,再為自己加油!


作者簡介:

作者:
芮安 CFP®(筆名)

現職:
獨立財務規劃顧問/
CFP®臺灣、中國 持證人

 

攝影師:Mikhail Nilov

文:王冠樺

高手如雲,學習專業、學習熱誠與謙卑。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因為聽到朋友們分享關於社團內的課程好多年了,而自己卻是在考過AFP後才開始加入這個社團,至今也快兩年的時間。這兩年正逢新冠疫情蔓延,所以與大家是在線上相會,也正因為是線上的關係而得以參予每一場的課程與活動。


你是否會好奇,「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社團呢 ?

聽社團的前輩分享,理促會原先是一群CFP持證人的讀書聚會,後來希望將「理財規劃」的觀念帶給台灣的民眾,進而成立「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目前成立已經快12年的時間,是一個有組織章程的社團,社團內有對持證人的專業訓練課程、也有彼此財經交流的活動、在111年社團粉專也加入了對社會大眾金融知識的宣導與推廣。

加入理促會兩年的時間,Grace發現這裡有來自各個金融機構的高手,不論是銀行、證券、保險、房地產、財務管理顧問、金融證照講師、財務自由者……等,除了台灣AFPCFP的持證人、更有許多會員擁有多國的國際金融證照,許多金融界的先進們也常在群組中分享新知與自己的專業,這是一個關於金融人、金融資訊交流的社團。


參加「理促會」對我的幫助 ,有三個觀點與大家分享 :

第一、增加了視野廣度與思考深度 :

在一個專業領域中鑽研可以得到專精,相信在每個人的本業上都有屬於自己的專精,而透過專業證照考試的準備,得以讓自己初步認識了第一層知識的理論與法條;在參加理促會這兩年的期間,透過課程講師的分享,學習到關於第二層知識的實務運用與經驗

印象深刻的課程中,姜建國老師的「財務自由是人權還是特權 ?,姜老師由九位諾貝爾經濟得主的理論中,分享關於經濟的演變史。呂忠達老師的「從國際政經情勢看投資」,呂老師闡述每個事件都有它的脈絡可以追尋,可以透過邏輯式的思考,找到它的源頭來判斷。黃柏仁老師的「財務自由實踐者分享會」柏仁老師說:「財務自由的好處,就是讓時間是自己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在滿足生活需要的「生存」問題後,更需要思考自己對於「社會的貢獻與價值」。

第二、學習了熱誠付出與謙卑無私 :

理促會的會員來自各個不同的公司與領域,在同質的領域中可能會是彼此競爭的對手,但在這裡Grace發現到,不論是分享的持證人或是講師,大家都很無私地分享自己所知的實務,與在執業上面臨到的經驗。不論是在課堂上或是群組中的提問,大家熱心的解答,都讓彼此可以減少摸索的時間,也學習到他人的實務經驗。

社團中許多先進除了在本業中優秀外,也以提攜後輩的精神,在沒有利益相關的情況下,又願意出錢出力給予後輩資源與學習的機會,讓大家有機會透過實務練習來鍛鍊自己的能力,這也是自己在社團中看到的共享與共好。
 

第三、了解了社團運作與組織分工

每個課程與活動都有它的前置聯繫與準備,每個合作夥伴都有自己的習慣與觀點,一群人如何共事與共識,都需要知識、經驗與時間的磨合。尤其一個「無償社團」的運作,更需要對共同的志業有一定的熱誠,透過社團中大家的付出,也是自己獲得學習組織運作的機會。

參加理促會除了知識與思維的獲得外,也多了許多財務資訊的來源可以提供給顧客,不論是社團中大家常常討論的時事話題、實務案例、每日的財經新聞或是每季的線上分享會,都得以做為自己與客戶的橋樑,服務客戶與分享的資源,進而達到對於社會大眾財務知識的傳播與教育。


作者簡介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

Grace。財務筆記 粉專:
https://reurl.cc/MN1DDX

文:方芊淳

加入保險業幾年了~

發現不只是商業保險需要了解,在社會保險制度下的勞保、健保各種稅法的規定,每一個環節都息息相關也緊緊相扣。

因應這樣的需求,業界就很多顧問管理公司針對每一種專業來開課,報名過幾次後發現,每堂課都只用幾個小時要談完全部內容,架構不完整,非常零散式的學習,反而浪費了時間跟金錢,之後就一直想找到可以完整學習的機會。

偶然發現與CFP前輩交流,感覺到專業的顧問為客戶做的規劃,不是單一面向,而是把客戶一生會面臨到的問題,保險、不動產、投資、稅務、信託、遣產....全盤考慮進去

以客戶利益為優先,財務目標設定、提供解決方案 ,並持續追綜而非只是提供「商品」

心想能成為他的客戶真好,有這麼多專業的內容可以諮詢,還是自己也來參與考試,羨慕別人的專業,不如讓自己成為專業,從懷孕3個月開始準備上課及測驗,原本產前的考試因為疫情延後,一路到整個坐月子期間都在為考試而準備。邊育兒餵奶換尿布,邊按財務計算機的經驗,也真的是夠難忘了!很順利的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一次到位把AFP&CFP考照完成了~

加入台灣持證人組織理促會,新手的持證人,對於持續專業進修CPD時數、認證相關規定還有課程都一頭霧水,幸好在前輩引領下加入了理促會,替工作繁忙的各位顧問,提供了許多CPD課程、通知重要資訊。顧問交流裡有各產業的高手雲集,遇到的問題都不盡相同,能夠在這裡找到不少資源,不用每個客戶的問題都只能靠自己來解決,還能借助大家的力量來展現專業!

另外在自媒體興盛的時代,協會裡有許多經營有成的顧問,提供自身的經驗分享,讓自己可以漸漸理出方向,即便沒有要經營個人品牌,在顧問的路上有一群人能互相協助及分享,真的是揪甘心阿~

 

作者簡介

作者:
方芊淳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富邦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