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022



日期:111年12月11日(週日)

時間:14:00-16:30   (13:30 開始報到)

講師:愛瑞克(游穎鴻) & 簡佳芬CFP®

主題:「引爆顧問的內在原力--“財務自由”vs ”理財教育”」

方式:Webex線上課程


財務顧問們肩負重任,傳遞「正確理財規劃」觀念給我們的客戶,陪伴客戶實踐「人生的財務目標」。身為顧問的我們,如何走向財務自由與培養自己的財商教育,進而傳遞、協助社會大眾更是刻不容緩。

2022年的最後一場CPD,特地邀請到投身公益FIRE實踐者 愛瑞克先生,與多重斜槓角色的園藝治療師 簡佳芬 CFP,分享他們將在退休規劃與投資理財的觀點與實踐。

歡迎理促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在歲末年終一同參與線上課程的交流與學習!為自己的努力,劃下完美的句點!請大家踴躍報名。新科CFP/AFP 可免費參加喔!

《貼心提醒》

  1. 本次課程採線上進行,線上課堂將會採進入管制的方式,請使用【正確中文全名】提前進入課堂,並耐心等待。簽退問卷為無測驗型。
  2. 報名學員:
    請務必提供『正確且常用的有效電子信箱 & 正確中文全名』、如果要申報CPD時數,請務必提供正確身份證字號。
  3. 已報名課程而無法出席者,若未於「12/08(四)中午12:00前」申請取消,下次課程會將您列入候補名單。

取消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mGsqMccQNSc2Qpb7

文:邱玉茹CFP

10月初的時候,在楊士奇老師的介紹下,剛好有機會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做一場關於理財規劃的演講。之所以會想跟大家分享「20-30歲,不重蹈覆轍的投資理財規劃」這個主題,是因為投資理財是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常識,很可惜的是學校卻很少教。

希望藉由部落格和IG的內容分享,將CFP®考照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投資理財經歷,傳遞正確的理財規劃觀念分享給大家。繼上一篇文章分享過去十年的5個理財誤區、如何開始理財的4個步驟;閱讀完上一篇其實您就往理財更上一階了!(延伸閱讀:【北科演講】20-30歲,不重蹈覆轍的投資理財規劃(上))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2022/10/behavioral-finance3.html

本篇文章,協助大家能夠更加認識理財規劃CFP®對您有什麼幫助

講座分享重點(下):

一、理財規劃在做什麼?

二、為什麼理財規劃找CFP®

三、玉茹的話

一、理財規劃在做什麼?

1.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一份固定收入下,做了保險規劃,卻沒有更多的錢可以做投資規劃?

每月房貸的壓力,讓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捧著大把的錢進去股市,紙上富貴還賠掉一台車?

不知如何評估未來財務是否夠用?如何達標?

有著大筆的資產,傳承上卻碰到了爭產的情感難題?

一份固定收入的金額,不過有很多理財需求想要完成,鰻魚飯13吃,需要將資源發揮的淋漓盡致。

台灣的金融機構非常多元,也很完善,但是消費者在規劃時,卻彼此各自林立。保險規劃跟業務員洽談買保險;投資規劃在證券商下單;每天騎車的車險、房屋住火險又是由另一個人來服務;所得稅、遺贈稅、房地合一稅報稅問題也要另外諮詢。除了不同人來服務,每項規劃也都需要額外花上不少時間討論、找資料……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是否彼此占用資源,更是理財規劃需要注意的一件事!

如果今天我們參與一項球賽球賽目標是要贏得勝利,我們需要身體機能的健康足夠力量的骨骼肌肉免於受傷球技技巧的專項訓練球賽的戰術戰略執行,還有一位指導球賽教練的陪伴。如果只達成某一項目,球賽有辦法單獨運作而贏得勝利嗎?可能有點難度!彼此應該是聯貫一體,相互影響的吧!

2.理財規劃概念?
理財規劃如同球賽的運作一樣,生涯的理財目標要達成贏得勝利,收支管理是身體機能的健康、風險轉嫁免於財務受重傷、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理財規劃的行動計劃執行,一位可以協助整合保險投資稅務退休傳承CFP®理財規劃顧問(教練);在彼此搭配下,更能夠提升我們理財目標的達成率。

理財規劃跳脫以往單點產品銷售模式,協助消費者解決理財困難首重目標的達成率,而不一定是報酬率的高低(高報酬需要承擔相對應的高風險);加上每個人不同的理財目標、用錢的時間不同,適合的投資工具也不盡相同。

理財規劃也不會只有做一次就結束生涯資產的模擬是隨著想法、實際情況會有改變,所以每季的理財追蹤非常重要,包含確定理財目標的達成率沒有偏離軌道,投資組合績效追蹤、相關係數、壓力測試……等。

 

二、為什麼理財規劃找CFP®

我們生病受傷的時候,會去診所醫院看病,因為醫生有足夠的專業對症下藥,我們再拿著藥單,去藥局找藥師拿藥;有的時候看醫生,未必一定會有藥開,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份安心和放心

理財規劃顧問跟醫生的角色很像,理財規劃上有問題,顧問有能力全方位的為您檢視財務狀況,而不是為了行銷商品而行銷。

現在網路科技的發達,資訊分享與取得都很容易,不過我們更需要有能力、有sense去判斷資訊的正確與否,才不至於多走了很多冤枉路。

 

三、玉茹的話

玉茹秉持著「工作(學習)、生活先過得開心,理財規劃才能夠1+1>2,加倍快樂!」這樣的信念,希望能夠傳遞全方位理財規劃的觀念給更多人,一起努力扭轉台灣人理財規劃的習慣。

如果您有遇到剛剛提到的理財難題:

在一份固定收入下,做了保險規劃,卻沒有更多的錢可以做投資規劃?

每月房貸的壓力,讓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捧著大把的錢進去股市,紙上富貴還賠掉一台車?

不知如何評估未來財務是否夠用?如何達標?

有著大筆的資產,傳承上卻碰到了爭產的情感難題?

是否有很多理財需求想要完成?如何像鰻魚飯13吃,將有限的資源發揮的淋漓盡致呢?

增加知識是一種方式,如果還是缺乏投資理財的信心,另一種方式是有一個信任、專業的CFP®理財規劃顧問可以做諮詢。


理財規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評估財務現況,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來信給艾利:cfpalicechiu@gmail.com或預約諮詢了解~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Thirdman

文:邱玉茹CFP

月初的時候,在楊士奇老師的介紹下,剛好有機會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做一場關於理財規劃的演講。之所以會想跟大家分享「20-30歲,不重蹈覆轍的投資理財規劃」這個主題,是因為我發現我們一開始的理財觀念,滿大一部份是受原生家庭或是爸媽影響,投資理財是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常識,很可惜的是學校卻很少教。

若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我32歲,在金融保險的年資11年,20-30歲剛好算是我們的第一個黃金十年吧!我覺得也是職涯與理財成就的檢視點;如果當初有更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的話!搞不好現在的資產是現在的兩倍以上。

所以才希望藉由分享CFP考照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投資理財經歷,希望20歲或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在投資理財上可以起步的更早一點。

講座分享重點:

一、過去十年的5個理財誤區

二、如何開始理財的4個步驟

三、CFP與理財規劃在做什麼(留待下篇分享)

 

一、過去十年的5個理財誤區

1. 進入職場前五年,理財過於保守
記得學生時期跟老媽拿零用錢時,會被叮囑不要亂花錢、買需要的東西、要把錢存下來,成長過程中也不曾聽父母談到股票、基金的投資,家族裡也沒有人做房地產的投資。
在沒有投資理財的環境下長大,出了社會賺取自己的工作收入後,股票、基金、房地產投資自然就不會是我的首要選擇。會存錢,但沒有足夠的投資理財觀念,錯失了賺取市場報酬的機會,直到近五年才進入股市投資。

不過,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好在至少會存錢(台幣、外幣),再加上現在投資觀念充足後,才有單筆投入的本金做投資。

2. 投資拖延~不像肚子餓有迫切需求
去年疫情三級警戒在家上班的時候,開好美股海外券商的戶頭,卻拖了一年才把錢匯到海外戶頭下單投資。
真的覺得投資理財跟減肥一樣,永遠是明天的事!因為現在不開始,還真的不會怎麼樣,拖延的影響總是在好幾年之後才會慢慢發酵。
 

3. 從眾!羊群效應~聽專家不如聽同事網紅的?!
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騎機車等紅燈,只要有人一催油門,周圍的油門大家都跟著催,抬頭看根本還沒變綠燈吧!
理財規劃也怕從眾,所以要做第二層思考,網路的確很方便,需要什麼資源,馬上就可以查詢到;但反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需要抱持懷疑的態度,要去思考為什麼理專做這個投資建議?為什麼同事說買這支股票會賺錢?他人建議的投資標的一定就適合我嗎?網紅推薦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4. 不知道結果的差距多大~龜兔賽跑,當烏龜or兔子
下面的投資理財提早與拖延差距,比較前提是已有明確的理財目標、已做好風險管理、做好資產配置、以現有股票與提早5年開始投資的比較,不代表所有標的適用喔!

5. 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下錯決定
從小的教育,都被教導不能犯錯,讓我們少了勇於嘗試的勇氣,有時候的確需要試過了,才知道這種投資理財方式是不是適合自己。
如果還是缺乏投資理財的信心,增加知識是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有一個信任、專業的CFP理財規劃顧問可以做諮詢。


二、如何開始理財的4個步驟

Step1.省錢

不管是家裡負擔生活費或是需要自己賺錢,在不影響自己期望的生活品質下,學會如何省錢和記帳是首要步驟;記帳的習慣養成之後,往往大家什麼都沒做吧!其實真的的重點是記帳後要做檢視

Step2.賺錢(專注本業)

省錢還是有個天花板的,當省錢永遠只能省這些,賺錢會是我們的另一大功課,在累積一定的本金前,專注在本業才是我們要花最多時間的地方;畢竟,即使報酬率再高,本金不夠大,也無法財務自由。

Step3.管理

當本業收入穩定進來時,我們要學會做分配,生活費用、風險轉嫁的保險費分配、投資理財的金額分配,個別的比例分別的多少?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不一樣,視每個人的理財目標與責任而定。

Step4.投資

一部分要投資自己,另一部份投資理財工具。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投資理財讓錢錢幫我們賺更多的錢,設定第一個黃金十年的目標、第二個黃金十年、退休生活費……等理財目標。

 

三、艾利的話

將演講內容整理成文章,才發現篇幅頗大的,「CFP與理財規劃在做什麼」就留待下篇分享囉!

這次的講座分享經驗我覺得真的很棒,一來是北科同學們真的都滿認真聽我分享,我的提問也有很好的互動;二來是也有得到同學們的正向回饋,希望對同學們未來的理財規劃有所幫助。

講座當天有一件小小趣事,當我問到:現在不需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的同學請舉手!那你們爸媽給的零用錢有多少啊?有一個坐在第一排大一的男同學說:不含房租,一個月15,000元。

頓時,我嚇了一跳,因為可是我當初的3倍呢!好在同學們反應很快地說:通膨啦!有通膨啦!後來,後面的課程,跟他互動我都叫那位同學「一萬五」,不小心讓他透漏自己的生活費又給他取了個綽號。

課程結束後,我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網站查詢這十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換算近十年的通膨率為10.02%,雖然不至於到三倍,但這就是每年物價上漲的證明,什麼都不做的話,拿在手上一樣的1,000元鈔票,購買力就是會逐年下降。


理財規劃不是社會人士的專利,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來信給艾利:cfpalicechiu@gmail.com或參訪部落格~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文:蔣竣植CFP

「你的每筆投資有在做紀錄嗎?是否一整年下來其實並沒有賺到,甚至是虧錢呢?

看著客戶財報中,有著不少筆的個股投資,好奇問了那麼多檔股票是如何管理的。

在投資的世界中,我們總是在尋找如何才能藉此致富,該透過甚麼樣的投資標的,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沒錯!在這高度競爭的社會中,追求「贏」這件事,是人性使然,或許也是生活的動力來源之一!

每。一。個。人。都。想。贏!

不用多,念個三遍,應該壓力就來了吧?

但靜下來想想,市場每天瞬息萬變,上漲與下跌如家常便飯,若只想著如何贏,似乎少了點甚麼?原來,在追求贏的過程中,獲利是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或許是時間、也可能是經驗。一步登天,可能只是場夢,縱使實現,是否能平心靜氣地守住,也是個未知數。一旦基礎穩了,向上追求才能顯得踏實。

這樣吧! 我們不要追求「贏」,我們來改挑戰「不敗」!

轉個彎,思考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降低虧損,畢竟只要虧的少,翻身指日可待。一旦虧的多,翻身充滿無奈。就如我常在課堂上說的 : 「我從不擔心大家投資賺太多,只擔心虧到爬不出來!

兩人互動的球類運動,例如桌球、羽球、網球等,獲勝的關鍵是看哪一方失誤的相對比較少,獲勝的機會就較大。而輸的那一方,往往不是對手太強,而是輸給自己的過多失誤。因此,盡可能降低失誤、減少虧損,或許是在尋求投資獲利的我們,該有的基礎思維。

一九八六年,查理·蒙格對哈佛畢業生的演講主題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其中提到只要做到四件事的任何一項,就能實現悲慘的生活。簡單說就是希望畢業生都盡可能避開這些事,否則人生將變黑白的。而這樣的「反向」思考模式,或許也能建構出我們正確的投資觀念。

查理·蒙格說:
想讓自己生活悲慘?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的做你正在做的事。這個習慣就能抵銷所有優點所帶來的效應,不管那個效應有多大。

(投資延伸)

在投資初期,或許我們會到處拜師學藝,學習各式各樣的投資策略及工具,但過了數年,總該試著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哲學,否則會覺得怎麼總是別人的標的、別人的方法能賺到錢,自己怎麼投資都虧錢。投資如同生活,紀律很重要!

查理·蒙格說:
想讓自己生活悲慘?從自己的經驗獲取知識,儘量別從別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

(投資延伸)

投資的世界很大,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瞬息萬變的市場,讓投資成了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領域。對市場謙卑,持續學習,才能在投資時保有平靜。若每回投資標的都是「聽來的」,少了買進、賣出的理論基礎,心情長期隨著市場而浮動,少了思考判斷能力,獲利當然也就更顯困難了。學習,不能停!

查理·蒙格說:
想讓自己生活悲慘?人生遭遇多次失敗、挫折後,請意志消沈、一蹶不振。

(投資延伸)

很多事情都要經過努力、記取過程的甘苦;經過多次失敗,檢討失敗的原因,未來才有機會成功。無論是求學或是工作時期,每個人多少都曾經歷過失敗,沒有人天生是勝利者,或許只是我們忽略了勝利者過去所經歷的一切罷了。

誰投資不會虧錢?重點在於是否有檢討?之後是否能不再犯相同的錯?保有永不放棄的毅力!

查理·蒙格說: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

(投資延伸)

如果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借錢投資不容易獲利、槓桿投資容易虧錢、期貨、選擇權、權證等不適合一般民眾……等,儘可能不要碰上述相對不易獲利的投資工具、投資方法,或許我們的投資能較容易立於「不敗」。投資透過刪去法,其實會變得簡單許多。

投資不難,難的是是否想清楚了再開始?

投資先求不敗,再求奪勝!我們一起加油!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