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2022

文:邱玉茹CFP

股市如同雲霄飛車一樣,您覺得害怕不敢搭乘?還是享受它帶來的刺激呢?

從今年初開始,股市與債市的動盪超乎我們的預期,高通貨膨脹、烏俄戰爭的開打、供應鏈的短缺、股債雙殺,無疑讓我們對理財目標的達成,帶來不小的擔心。

而且歷史證明,通常在這個時候,市場與投資人會有不理性的投資行為(認賠殺出);,其實歷史也一再證明,投資市場最終有能力再回到穩定成長的時候,而真正需要我們提醒自己的是,如何在動盪的市場中,堅持自己的投資理財策略穩定自己的心理狀態

首先要清楚理財規劃首重「理財目標」的達成率,理財目標有哪些?什麼時候會用到這筆錢?目標金額缺口多少?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再來才會考慮是否調整當初設定的投資策略。以下四點讓我們一起穩定心情,度過動盪的股市與債市。


一、檢視理財目標的達成率,並重新評估風險的承受能力

理財目標的「達成率」之所以比起「報酬率」來的重要,是因為高報酬通常伴隨著高風險,重點是在我們能承受的風險範圍當中,我們期望的目標要能夠達成。

以今年的股債市來說,短期的市場下跌,往往會有不理性的行為出現,例如:認賠殺出、低點不敢進場。所以重新檢視理財目標的目前缺口、何時會用到這筆錢、面對市場的下跌承受度,讓自己能夠理性面對市場,而不會在慌亂之中,做了錯誤的決定。


二、考慮再平衡,讓投資組合策略回到原先的設定

如果過去理財規劃的投資組合策略為股70%、債30%,投資組合的比例可能會隨著市場的波動而有所變化,而偏離原先的設定,最終這個變化會間接影響理財目標的達成。

假設:30歲的退休理財策略,當初投資組合由股70%、債30%,變化成股60%、債40%;那麼可以考慮再平衡,把投資組合重新平衡一次,讓投資組合的設定,回到原先的股70%、債30%,確保退休生活目標的達成率。


三、若已進入退休的提領期,重新調整退休的提領策略

若退休族群已經進入退休金提領期,在面對股市的動盪,不管在資產上或是心情上,可能會有更大的影響,因為退休提領用錢在即,所以勢必重新檢視退休的生活花費與重新調整退休的提領策略。

假設:退休的投資組合已隨著生命週期調整為股40%、債60%,偏偏剛好今年碰到股債雙殺,也許提領率可以調降1%,提領率維持3%4%,讓退休「資產的成長速度」大於「退休資產的減損速度」,以安然度過這個股債市的動盪。

退休的提領策略「退休提領比率」小於「長期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通常來說是有機會讓我們的退休金有源源不絕的流入;不過隨著平均壽命的拉長與醫療風險,加上金融市場總是會出現無法預期的黑天鵝,所以即使已經開始過退休生活的退休族群,投資組合仍然需要定期檢視。


四、股市動盪是常態,有信心市場將再次谷底反彈

以心態面來說,我們需要堅信一件事情,「股市的動盪其實是常態」,從過去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會再復甦。透過提前計劃紀律良好的資產配置有信心等待市場滿血回復,才是對股市動盪深思熟慮的反應。

雖然我們正處於動盪的市場中,堅持自己的投資理財策略與穩定自己的心理狀態,才不至於做出無法挽回的不理性行為。

股神巴菲特名言:在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在別人貪婪時,你要懂得恐懼。

在股海中征戰,只有戰勝內心的貪婪與恐懼,才有機會成為股市的贏家。

 

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參訪部落格: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Pixabay

文:王冠樺

最近GraceR小姐見面,她談到公婆原來居住的地方即將被房東收回,需要重新為他們找居住的地方。另一方面現在的每月收入都已經配置好,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來支付公婆未來的生活、房租與醫療照護上。所以先生與小姑討論後,由於兩年內倆人陸續有資格請領勞保退休金,決定由勞保中的「一次提領老年給付」做為照顧父母的資金來源。

R小姐問道這樣的想法是否可以執行,又有什麼相關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

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在現有的資金考量之下,決定在勞保可以提領老年給付的時候先行提領,做為照顧父母的資金來源。這樣一來資金的問題似乎解決了,但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其他權益呢 ? Grace提供三個檢視點與三個思考點,讓R小姐家可以做為評估與準備,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如何透過三個檢視點,做為我們是否提早提領勞保的評估 : 

  1. 檢視點1: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是否符合勞保「一次提領老年給付」請領資格呢 ?
    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在同一家公司服務,且服務年資各為24年及23年,R小姐提及因為先生的公司是一間穩健的傳產業,所以兄妹倆人當初選擇的是繼續待在原來的公司
    先生與小姑倆人,在112年與113年將陸續符合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的申請資格。請領的條件,是在同一家公司任職且勞保年資滿25年。目前倆人的申請資格都將符合,若符合時將可以依照他們的計畫申請提領老年給付,將這筆資金做為支付父母生活上所需。

  2.  檢視點2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後,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其他權益呢
    勞保除了在我們退休時給予我們老年給付之外,勞保也照顧了我們其他的生、病、死、殘,若今天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辦理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後,其他與勞保相關的保障權益也將跟著一起終止。
    所以除了獲得「錢」的提領使用外,Grace提醒您在勞保「生、老、病、死、殘」中,相關的給付項目也需要一併檢視,檢視當勞保權益因為老年給付後,連動影響傷病、失能、死亡給付的消失,是否會影響自己風險來臨時的轉嫁。
    所以在勞保提領之前,別忘了也需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商業保險,評估現有的商業保險是否符合現在的身份與責任需求,也評估是否具有風險轉嫁的功能,必要時透過公司團保或個人的商業保險可以做為缺口的補強。

  3. 檢視點3一次提領勞保老年給付後,還能享有什麼權益呢
    在勞保與舊制勞退結清後,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都將繼續在原公司就職,雇主需要依照他們的實際工資提撥6%以上的勞工退休金、也需要為倆人投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不然雇主依法將會處以罰款。而倆人的雇主,對於上述法定的條件也都願意遵守,且給予繼續聘任。

對於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來說,不會變動的權益有二 : 

  1. 勞工退休金所以對於倆人在未來實際退休時,依然可以享有雇主為他們提撥的勞工退休金,做為60歲退休時每個月的生活支出使用 
  2. 勞工職業災害職業災害保險在保障員工上下班途中與工作期間,所產生的傷病與職業傷害,所以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在這個部分,依舊享有勞工的基本權益。唯保障的內容與額度是否符合自己風險發生時的需求,則需要視倆人的家庭責任做為評估與轉嫁(* 政府也於11151日開始實施「職業災害保護法」,擴大增加員工的福利。


如何透過三個思考點,做為我們退休金的準備 :

  1. 思考點1關於提領的勞保老年給付,需要顧現在,也想未來。
    若以倆人目前的投保薪資是45,800元來計算,則倆人各自可以拿到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的金額是1,603,000元,若以倆人的請領總額來看,則會有4,122,000元可以做為照顧父母的資金運用。( * 計算 : 每人可領給付金額=退休前三年平均月投保薪資×給付月數= 45,800×35=1,603,000
    然而,人的平均壽命不斷的在延長,這筆錢若放在銀行慢慢使用,很可能十年左右的時間將所剩不多,而父母更不能有突發的疾病與照護費用需要支出,這筆錢將更快的用之殆盡。如何思考資金的運用,在安排父母短期房租與生活費用支出外,中長期的生活、醫療與照護更需要兄妹倆妥善的安排。
     
  2. 思考點2關於提領的勞保老年給付,可以將錢分成短期與中長期的分配。
    兄妹倆可以與父母先討論,每個月在房租與生活上的基本開銷需要多少,透過現有的資金放在銀行可以安全的支付多久。若將資金分成短期與中長期的二種運用,透過不同的理財工具是否短期能安心生活,中長期能產生穩健的現金流。
    Grace建議在3個月內短期的房租與生活費,可以先放置在銀行的活期儲蓄帳戶中,在3個月 - 3為了支付房租與生活費的短期費用,則可以選擇銀行定期存款的帳戶,分年、分月做好設定,設定定存的時間到了,則可以確保需要的生活基本資金無慮。
    中長期來看,若只有倆人的這一筆退休金能讓父母使用,未來的風險是資金是否足夠的問題;若扣除三年所需要的建議在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的資金412.2萬元,扣除父母三年需要的生活費用房租與生活費之後,將剩餘的金錢適當的配置在部分穩定例如:定存、短期儲蓄險 )與部分有波動例如:ETF、配息股 )的理財工具中。
    透過短期穩健安心,中長期穩健又有機會產生報酬的方式,來增加資產水庫的「存量」,也創造生活使用資金的「流量」。

  3. 思考點3退休金不足,將影響自己,也影響子女。
    R小姐的公婆因為工作期準備的退休金不足,所以在退休數年之後,需要透過子女支付金錢來過退休的生活與居住,此現況對於R小姐的先生與小姑來說,除了費用的支付,更需要將此狀況視為一種警訊。
    因為現在提領自己的勞保老年給付來照顧父母,勢必自己未來的退休金準備已經少了200萬元左右,在即將到來的退休金需求上,想達成自己想要的退休金金額勢必須要更加賣力。也由父母的現況中觀察到,若自己退休金準備不足,未來將增加子女的費用負擔。
 
 
Grace小提醒 :
我們在工作期間需要累積資產,也提早開始理財與投資,事先的準備與學習,可以避免在退休時間越靠近時,為了退休金的缺口而做出較投機的理財行為。在投資理財上,不只是「本金」的到位而已,還需要學習理財相關的知識與經驗,也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最後選擇適合自己投資理財工具,配置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年輕時需要準備父母的可能預備金,避免自己的資產不是自己的錢;年輕時也需要開準備自己的老後,也降低孩子的錢不是他的資產的風險,我們的退休金準備需要在我們工作期就開始。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


一、舉辦宗旨:

1.增加理促會會員「建立個人品牌」的資源

2.提升經營部落格與寫作的知識

二、分享會形式:

特別邀請到「PG蔡至誠」,分享個人經營部落格與寫作的經驗,以線上的方式與會員們互動!

三、分享會內容:

1.寫文章的有什麼好處呢?

2.文章靈感來源,哪裡來?

3.部落格如何開始?平台的選擇

4.文章產出好簡單,產出步驟分享

四、分享會報名資訊

講  師:PG蔡至誠

時  間:11/29()  19:00-20:30

形  式:線上分享會(分享會連結傳送至報名表單的email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enS1UrekTM8cMwyQ7 

|理促會會員限定|不計入CPD時數|

攝影師:Kampus Production

文:蔣竣植CFP

退休,除了持續保有呼吸之外,還是有很多事需要提早做準備的好嘛!

課堂上和學員們分享退休的觀念時提到。

相信大多數的上班族都有著希望能提早退休的夢,而之所以會這樣想,或許是工作倦怠使然,讓退休的畫面不定期會在腦海中浮現。但若接續著問:「那你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了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 「唉,怎麼可能! 經濟的壓力還那麼大,還是乖乖上班吧!」這話題似乎就這樣結束了……

 

工作的真正目的

「當然是賺錢囉!

沒錯,工作的目的是賺錢,這是個很直覺也很合理的答案,不過其實這只能算是表層的答案,因為賺到錢之後的規劃及安排,或許才是我們該好好思考的。所以工作的真正目的,應該是

「不工作!

工作畢竟只是個過程,只是個手段,讓我們能維持生活。但我們並不是機器人,總有想休息的時候,工作這件事,能持續執行長達340年的時間,也算是有毅力了。

問題是若不工作,哪來的資金可支配生活? 這就回到目前每個月的薪資收入,我們是否有分配一部分給未來那位不工作的你,若有,不工作這件事才有可能實現。若無法透過投資理財的安排,讓未來的你能持續有收入,甚至能透過被動收入來代替勞力收入,那你可能要確認一下自己是否是機器人……

所以,其實不工作這件事所能實現的時間點,並沒有一個標準年齡,可能比一般人提早至40歲就不需工作,也可能與多數的人相仿,在60多歲時才能從職場退下來。但也因為要準備從職場離開的資金並不容易,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家庭背景等也不同,大多才會將這一切推遲到退休。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從職場離開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的人生階段。

 

除了錢,退休生活還有其他要安排的嗎?

當然!我們在一開始也說了,退休後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還是須有所安排,否則要如何稱得上是生活”? 過去在念書時期,學校會安排每天的課程,我們只要依照課表的時間到教室,就能學習到相關課程知識。在工作時期,主管會交辦各項事務,訂定各項工作目標,讓我們能努力依循著主管的要求而陸續達成。

但退休後呢? 可沒有任何人會告訴我們在起床後該做甚麼,退休後的每分每秒,都要自行安排才行。退休初期的無所事事,或許是我們過去的夢寐以求得以實現,但過一段時間的無所事事,卻成了索然無味,進而會開始焦慮、恐慌!

在工作期間,夫妻倆或許都各忙各的,但退休後如何長時間與另一半相處,這是個需要培養及安排的!

若是單身不婚族,也須思考如何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畢竟過去在職場時,均處在同一個辦公室,若要互動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但離開職場後,卻需透過一些活動保有與人互動的機會,否則一旦少了與人接觸,很容易胡思亂想。

另外,透過飲食、運動等保有健康的身體,也是退休生活的關鍵因素之一。還有很多事值得在退休後妥善安排,甚至在退休前就需慢慢培養的一些習慣。

當然了,上述的一切唯有在無經濟壓力之下才能平靜的安排,否則,退休只不過是另一個壓力的開始。


你開始做退休規劃了嗎?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文:邱玉茹CFP

記得兩年前,我從周圍的朋友當中,特地做了四個專訪,聽朋友們分享對於自己的遊/留學經驗與學費準備,以及專訪從父母的角度,是如何看待孩子「教育」這件事。

此次與上篇留學教育金文章不同的是,本篇重點在於,不靠父母,自己的留學教育金該如何準備,重要的是對於自己未來想做的事情,有清楚的思考及提早安排。我把跟朋友M的對話過程整理下來,與您分享。

(延伸閱讀:【留學教育金】教育金的準備,除了錢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事!


出國留學的契機與選校

進入學校之後,同儕對我們其實佔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即將畢業之際,大學身邊的朋友都會討論出國念書的事情,聊天的過程中覺得在異地學習、體驗不同的文化、在不一樣的環境讓自己成長是個更大的挑戰。有別於習慣了台灣的學習環境,出國也是培養自己獨立很好的機會。

心中就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後,加上朋友M本身就很喜歡英國的音樂、足球,也曾經到英國自由行一個月,更加深了對英國文化的喜愛,覺得去英國讀書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學習專業知識、增加英文能力、交新朋友……等。

M原本在台灣是就讀經濟系,畢業工作接觸到採購及業務,所以在選擇科系的時候,並非選擇與大學所學相關,而是希望可以將工作實務上的專業更加提升,最終選擇了「供應鏈管理」的科系。先選系再選校,網路上有很多資源可以搜尋及其他朋友的建議,申請供應鏈管理比較知名的幾所大學,最後申請上英國華威大學。


留學費用的準備

就我自己聽到小孩的留學教育費,通常都是來自於爸媽的準備,少有聽到自己準備留學這筆錢。M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就是不想給家裡帶來困擾,覺得自己認真賺錢也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同時台北市有很好的資源,提供最高100萬的留學貸款,最長十年免利息。

華威大學可以用一年取得碩士學位,這一年的費用(折合台幣)大約總共140150萬,費用包括:學費100萬、住宿20萬,生活費10-15萬,旅遊10-15萬。

M畢業開始工作,就幫自己做好儲蓄的規劃,工作四年累積積蓄。其實M自己準備的錢其實就足夠了!還是申請了學貸75萬是做為緊急預備金,能不動用就不動用,十年免息,第三年第一期開始還款。這樣在英國讀書的時候也不需要邊讀書邊打工賺錢,可以專心在課業上,並享受在英國的讀書生活。


留學期間的旅遊與建議

在歐洲讀書的好處就是可以趁著聖誕跨年連假,到鄰近的國家旅遊。因為原本就有將旅遊費一起準備,所以不用太擔心費用超支。從克羅埃西亞開始、匈牙利、奧地利、捷克的旅遊,留學期間也是需要一點旅遊的安排。

用四年辛苦的工作累積留學費用,再用一年的時間取得英國碩士學位,這些時間的付出與支出很值得,也符合了M當初的期待,學習專業知識、增加英文能力、交新朋友……等。

如果後輩們期望和M的一樣,自己準備出國的留學費用,M的建議是好好賺錢與存錢。畢竟留學費用不算是小數目,賺的錢的多寡與存錢的比例,最終影響到自己能否達成這個目標,而自己準備留學費用就是需要省一點。


玉茹的話

對於自己未來想做的事情,有清楚的思考及提早安排,在做好規劃之後,不依賴父母,也是可以靠自己達成留學夢,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

雖然缺點是可能無法應屆畢業即出國,不過靠自己一點一滴地取得這份機會,我想也會更加值得與珍惜吧!


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到艾利財稅。悄悄說留言或來信給玉茹。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文:景肇梅監事

TFPA台灣理財產業促進會與SMART智富雜誌共同合作,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保險商品做出評選

在顧問專業及客觀的條件:

  1. 一家保險公司限一位業務員
  2. 保險年資10年以上
  3. 至少1家保經公司業務員
  4. 排除已担任SMART專欄的顧問
  5. 具CFP®資格,且連續加入台灣理財促進會會員3年以上

本會甄選出李安昇、李雅菁、吳幸柔、許郁氛、景肇梅、

楊育堂等六位代表本次的評選顧問。

在主題方面,因這幾年保險商品變化大,許多保費調漲,以至於許多年輕群組,在剛出社會薪資不高的狀況下,風險保障很難做的較完整。多方考慮、如何讓年輕族群可以在經濟能力負担的起,又可以在發生意外、醫療、重大疾病、事故時,得到較全面的保障,定位在年輕人的第一個保障組合。


這次與以往評選最大不同的,因各保險公司商品太多,且主副約有核保的限制,跳脫以任顧問找商品,而是由保險公司組合商品報選,這也考驗保險公司公關與商品部門協調的能力。

並要求保障內容需符合『主約+意外險100萬+傷害醫療險5萬+住院雜費10萬+初次罹癌10萬,年繳保費25,000以內』的條件,發出國內所有壽險公司發出邀請,共有12家保險公司提報34張保障組合。,

再依下列4步驟評選:

  1. 資本適足率需大於200%
  2. 淨值比大於3%
  3. 申訴率小於0.51940889
  4. 保障內容是否符合要求

共篩選出7家保險公司16張保單組合入選,再就保障內容、條款、理賠試算、未來20年總繳保費檢核,最後由

中國人壽全面保專案

全球人壽金旺前挺保專案

全球人壽益享人生專案

二家保險公司三張優質組合商品,獲選為『2022Smart智富保單評選年輕人保障組合』優選保單。

期許能為台灣的保險市場,及民眾保障,有個良好的推動力量。


文:王冠樺

最近網路中的一篇留言,吸引了我的目光,文章中有一張照片,上面的問題是 :

『如果可以打電話,給20歲的自己,只有三分鐘,你想說什麼 ?


留言中最多的項目如下 :
「要愛自己」、「好好念書、顧好學業」、「好好努力、賺錢存錢」、「好好工作、學習成長」、「不要急著談戀愛、千萬不要結婚」、「把英文更精進吧」、「要好好孝順父母、珍惜父母、陪伴父母、照顧好家人就對了」。

每個人都是由小孩慢慢成長成為一個大人,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父母的叮嚀、老師的諄諄教導、前輩朋友們的關懷、長官主管們的提點;而每個階段的我們都有自己當下的想法,不論是對的或是不妥的,也都有我們「當下的堅持」,所以當時的我們也是很認真的在「做自己」呢 !

時光冉冉,二十歲離現在的您多久了呢 ? 是現在、是10年、是20年、還是更長的歲月之前呢 ? 再回首,那些曾經的叮嚀與教導對於我們來說,是「好險早知道」所以我們做了一些事前的計畫與安排,讓自己的成長很不一樣;還是「如果早知道」當時的我就好好聽父母與師長的話,就可以避免人生過程中多餘的懊悔。二十歲的你是什麼模樣 ? 你又想跟二十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

「理財就是理生活」一書中作者提到 -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致富思維,作者提到年輕時的問題歸結起來,八成都離不開錢。而年輕時的財商知識往往比我們想像中的匱乏很多,如果趁早學會從「錢」的角度思考問題,那我們將會少走很多冤枉路。看到這段話也讓Grace心有所感,若在年少的時候有人提早與自己討論關於錢這件事,會不會讓自己提早起步在理財生活與理財學習的道路上呢。

作者於書中對年輕人的三點財務建議 : 1、正視金錢,2、投資自己,3、把握青春;在這裡Grace更期待你除了財務上的獲得外,關於成長中前輩們體驗過後的人生經歷,更可以協助你做為成長過程中的養分。

 ~ 關於財務與人生,如果我二十歲就懂的五件事 ~

Grace想告訴二十歲的你與二十歲的我自己 :


第一、正視金錢:
對於金錢的觀念需要「由小開始」,台灣的教育大多注重的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對於「錢的教育」,在家庭與在求學的過程中,多數的台灣家庭與教育體制學校是少有的教導,但不論是用錢的方法、用錢的觀點、用錢的習慣與用錢的鍛鍊等Grace很推薦大家應該由小開始,因為正視金錢後,其實也會間接地影響到我們對於生活中的其他安排與思考習慣。

Grace
在財商教學中,發現多數的人是透過時間自然而然地運用金錢,所以如果可以由年輕就開始正視金錢,開始塑立自己的金錢觀,從具體的理財方法入手,領悟財富背後的思維,了解理財理的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數字」,而是呈現在「數字背後的涵義」,當人的思維主體改變了,才是影響一個人財務現況的最大因素。調整好一個人的財務體質除了可以改變他帳上的數字外,也可以進而在金錢調整時鍛鍊出一個人的毅力、執行力與思維的能力。


第二、第一份工作開始理財 :
年輕時錢多錢少不是重點,而是儲蓄習慣的養成。年輕時賺錢與否也不是重點,而是如何讓自己開始在財務數字與財經環境中。

儲蓄習慣的養成,可以讓我們在薪資成長後依然維持該有的儲蓄比例,讓自己享受薪資成長後的生活品質,也保留下因為薪資成長而需要增加的儲蓄率。讓自己一直在財經相關的環境中,可以讓我們慢慢學習關於財經的知識,也可以讓我們慢慢地培養關於財經的思維,每一個經驗與過程,將堆疊出我們在財務上的經驗值,除了可以累積出一筆未來可以運用的資產,也將可以鍛鍊出一個可以面對市場波動的風險承受度。


第三、投資自己:
不只是在意金錢,更要將個人的風格與能力形成特色,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進而建立個人的品牌。把自己當作資產投資它,並不斷的增值,這也是一種投資的思維。在年輕時投資自己學習,學習投資的技能,讓自己擁有把投資變成資產的能力,這是對於我們有形資產的創造,也是達成自己財務目標的方法。

除此之外,Grace認為健康的身體和聰明的大腦也是你的資產,年輕時就開始有計劃的鍛鍊它們,也是對於自己健康與知識的投資,這也將是對我們無形資產的累積。健康資產與大腦資產是別人拿不走的,也會在未來的時候給我們應當地回報,因為每一個現在都是過去的堆疊,每一個現在更是未來的養分。


第四、把握青春:
人生的路還很長,年紀是年輕人最大的財富,但是若沒有及時開始學習、開始準備並用正確的方法去經營生活,咻一下 ~ 歲月就會過去了。假如能在人生起步就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按照先投資再消費的方式來經營,人生起步就規劃自己的人生、定時儲蓄、合理投資、謹慎消費,並按照不同人生階段分配自己的財務資產,讓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有保命錢,不為金錢所憂、不為貧困所擾、更不為利益所誘。

二十年後的同學會,你想過要怎麼介紹自己嗎人生是一場長跑,在各個階段都有人綻放精彩,但不到最後不知道誰贏誰輸,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是學歷、不是工作、不是人際關係,而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把握住我們的每一個階段,把握住我們的每一個當下。


第五、趁早學習電腦與語言 :
學習專業與學習知識外,也是需要學習的技巧與方法。除了透過老師與貴人的教導與經驗分享外,更多的搜尋與自學更能在我們求知若渴的階段,加快我們自己獲得資訊的深度與廣度,學好電腦搜尋的功能,可以讓我們更快速與更關鍵的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料;學好語言更有助於我們學習知識時獲得多元性的資訊來源,也能讓我們不畏懼地去探索更寬廣的天地。


Grace小提醒 :
有些事情需要在自己親身走過後才會懂、有些事情需要在自己真切體驗過後才能明瞭,「如果早知道」是許多人生的懊悔,那如何將別人的故事做為自己的借鏡,如何保握每一個當下減少未來的悔恨,這是現在的你我可以思考與審思的部分。人生不能重來,但我們可以現在就開始把握住我們的每一個當下。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