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2022

文:邱玉茹CFP

8月底的時候,朋友Jenni從德國回台灣一趟,約了我吃飯敘舊,並想要了解她在台灣的醫療保障是否會跟德國的社會福利有所重疊?而我也好奇像她長期在德國工作的情況下,都是如何幫自己做理財規劃或投資的呢?

未來工作與生活的想法

Jenni目前未婚,不過並非一個人在德國工作生活,她的表哥和表嫂已經定居於德國,所以在生活上其實算是有親戚能夠互相照應;而Jenni所屬的公司是台灣的公司,不過在德國有辦公室,她是在2020年疫情前,過去德國工作,睽違2年才有機會回來台灣。

Jenni很喜歡德國的生活,也有加入當地的球隊,在德國打球跟台灣是很不一樣的型態,在德國打排球或羽球,他們是有俱樂部的,加入俱樂部可以練球、打play或打比賽;跟在台灣打球最大的差別在於,俱樂部讓她覺得有球隊的歸屬感,其實很像大學系隊、校隊,和隊友培養默契的感覺。聽了她分享之後,我也好懷念以前球隊的氛圍。

工作與生活都能夠在德國適應良好之外,未來Jenni也打算在3-5年後於當地置產,頭期款的部分,爸爸已允諾能夠幫上一些忙,不過這又牽扯到贈與稅(註)與換匯的延伸問題了!

註:贈與稅免稅額:2022年起,每人每年244萬(以贈與人計),不限制贈與對象;時間計算為1/1~12/31

至於未來退休會在德國過生活?還是回台灣呢?現在的想法可能偏德國的機率比較高,當然30年後的想法會不會改變也很難說啦!誰知道女人心是不是海底針呢!

財務現況

雖然是台灣的公司,不過薪水完全都是領歐元歐洲的老年社會福利是出了名的好,德國也不例外,包含國家福利、法定醫療保險、法定退休保險。不過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老年的社會福利是在年輕工作賺錢的時候,每個月先被扣了一大筆的費用,以確保未來遇到生病就醫、失業、失能、退休等風險時,有國家福利、醫療與退休保險能給予幫助。

扣除社會保險等費用的稅後收入,除了生活費還要負擔房租的費用,好在Jenni有個良好的習慣,在發薪水那天,會固定存一筆錢(約收入的40%)到另一個戶頭,盡可能的不動用到這筆錢,不過這筆錢目前只放在銀行,並未有任何的投資理財規劃。

而在台灣有兩筆費用要負擔,醫療與失能保障的保費,以及一張台幣儲蓄險,這兩筆費用剛好是每年繳費一次,我問Jenni之前有沒有多換回一些台幣?因為以2022.09.09歐元兌台幣的匯率,1歐元=31.375台幣;相比兩年前的匯率,1歐元=34.81台幣,可是足足差了3塊多。如果拿30,000歐元換回台幣,兩年前可換回1,044,300台幣,今年卻只能換回941,250台幣,可是差了10萬多台幣呢!

2020.09.09-2022.09.09 歐元兌台幣匯率走勢圖,圖片來源:玉山銀官網

 

理財、投資規劃的5點注意!

  1. 考量未來生活的地方,持有當地貨幣與其他外幣的比例?
    Jenni來說,需要思考歐元與台幣資產的持有比例?畢竟還有台幣的費用要繳,中間有匯率風險
  2. 過去的規劃是否符合未來的理財目標?
    若未來打算移居德國,且過退休生活,那麼台幣儲蓄險對Jenni的實質幫助為何?
  3. 國外當地的所得稅,是否有其他扣除額可扣繳?
    Jenni這次回台還申請了英文投保證明,未來報稅時有機會用得上。
  4. 投資規劃要在國外當地開戶?在台灣投資?或是美國券商?
    這與Jenni未來的生活期待有很大的關連,投資規劃不單單只是考量報酬率而已,連同保險規劃、置產、退休……等規劃需要一併考量;未來有更進一步的規劃再與大家分享。
  5. 其他理財目標與稅務考量?
    若爸爸幫忙負擔德國置產的頭期款,如何安排可以免繳贈與稅又達到買房的目標?歐元與台幣的匯率風險?


玉茹的話
不管身處台灣或是其他國家,理財規劃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從每個人或家庭期待的生活形態與個人價值觀、理財目標、財務現況(收入支出、資產負債表)、風險轉嫁、投資規劃、退休規劃或傳承稅務考量,都是需要全盤考量且因人而異的理財規劃安排。
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至艾利財稅。悄悄說留言或來信給玉茹了解~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文:蔣竣植CFP

「我的負債越來越多,有種快要失控的感覺,該怎麼辦才好?」

一位有負債的網友來信詢問。

「有機會聊聊你個人的負債狀況嗎?」

負債,一個不太討喜的財務數字,當初總有那麼一件事的發生,導致這金額的出現,例如房貸、學貸、車貸、信用貸款、個人借貸,甚至是卡債等。除了學貸之外,其餘的債務與支出、消費及投資觀念等,有著不小的關係。

不過,今天我們不聊手邊債務形成的原因,而是在還債過程當中,常會出現的迷思。


償債過於積極

「加速還款、有多的錢就還,這有什麼不對嗎?」

一位最近「不小心」多還了一些債務的朋友,因苦惱後續現金不足而跑來求救。

各位是否有看到關鍵詞 - 現金不足?

首先,「積極還債」是在償還債務的過程中,非常值得肯定的心態。某種程度意味著你正視且勇於面對處理債務這件事。不過多還一些債務有如單筆投資,是必須要拿出「閒錢」,或者你要刻意「擠出」一些錢來執行才對,不能毫無保留將僅存的銀行現金全部拿來還債,否則接下來吃什麼?

簡單說,總該留個「吃飯錢」吧?正確的說,應該是除了要預留生活的必須支出之外,還要有一筆「緊急預備金」,剩下的才能作為償債的單筆資金(投資亦同)。

否則,如前述的案例,不小心過於積極還債,導致接下來的資金不敷使用,下一個動作就會出現「借貸救急」的歷史重演,而債務也會有如「聚債盆」般的不停增加,導致災難的發生。

多還債,也是需要做預算控管的,可不能依心情來決定喔!


積極投資償債

「我本來想透過投資看能否多賺一點拿來還債,沒想到卻虧更多,早知道這筆錢就乖乖拿去還債了。」

一位我以為是想討論投資的朋友,但實際上的關鍵卻是要解決債務的問題。他眼看著負債金額越來越多,心裡不免更加著急,壓力值也隨之提升。

確實有機會因投資獲利,讓手邊的資產有所增加,這也是個重要的理財管道。但投資從來就沒有「保證」這回事(但很多人都忘了這特點),投資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波動。這不免出現了兩個小觀念:

  1. 保證每月要還的債務&非保證的投資績效
    每個月都有確定的金額需償還,但每個月卻無法有確定的獲利金額(就算是月配息的投資商品,也須留意本金的價格波動),既然如此,這兩項理財工具就不應該擺在同一個天秤上衡量。
    投資若有獲利也就罷了,但常見的是若不如預期而導致虧損,將未來還債的所需資金給賠掉了,常會再次透過新的借貸資金來償還舊的負債,而借貸的總金額也就漸漸地往失控的方向前進。

  2. 投資績效是否能大於借貸利率
    投資學上說「無風險利率」,其實也可以拿銀行的定存利率做為代表。若定存的利率是屬於無風險,那比定存利率高的理財工具,就是屬於有風險的,其獲利率與定存利率的差距越大,風險也就越高。

問題來了,若借貸利率高達7%以上,請問你該找獲利率多少的投資標的?相信一定要大於7%吧?但這不僅不容易,其風險也不小。原本只是承受還債的壓力,現在卻又多了投資波動的壓力。上課時我常提到:

「理財其實不難,難的是往往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與其尋找大於7%的投資標的,不如乖乖地還掉7%利率的負債。投資,未來多的是機會!
 

投資,不能過於著急;理債,更要保持平靜。
理財先理心,唯有平心靜氣,才能讓理財保有元氣!

 

歡迎逛逛我的社群平台 :https://linktr.ee/Georgechiang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攝影師:Pixabay

文:王冠樺

你曾經思考過,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嗎 ?
是40歲、是50歲、還是法定的65歲呢 ?
基於這個選擇,是為什麼 ?
關於不工作後的生活,你想如何「計劃」與「實現」呢 ?

財富自由F.I.R.E.這名詞這幾年很流行,相信這也是多數人努力工作後所追求的部分,「財富自由」的定義是指工作不為了錢,而錢完全夠用的狀態。只要你的資產所產生的被動收入等於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在財富自由也沒有年紀的限制,更沒有金額高低的規範,因為每個人期待的生活樣貌與生活品質都各有不同。

Grace在尚未接觸理財之前,其實真的沒想過什麼是財務自由這件事,以為一個人就是好好的工作、存點錢、到法定的退休年紀時自然的就退休。退休時,可以生活不靠人,可以有錢花,這樣應該就算是美好的退休生活了吧。而你是否與當初的Grace一樣呢 ? 又在透過這些年的工作經歷與學習之後,是否也有很多新聲音在你的心底萌芽呢 ?

40歲退休,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吧 !

初夏的午后,社團邀請了基金達人黃柏仁先生經驗分享,分享關於他退休這十年的生活與他當初是如何計劃自己退休的時間表。柏仁老師原本的工作是一位工程師,也是一位擁有國際認證理財規劃的顧問CFP®,現在50歲的他在十年前已經財務自由並且退休了。

柏仁老師在40歲時退休,退休這十年的時間,他每天運動、看書、陪伴家人、更可以有時間學習自己喜愛的音樂,過著「自己期待中的夢想生活」。在這場分享會中柏仁老師分享他對於生活與價值的看法,Grace整理以下六個觀點 :

  1. 「自由」的好處 ,「時間」是自己的,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想做的事,並陪伴愛的人。
  2. 在「準備退休」的準備之前,首要先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到底是什麼 。
  3. 財務自由不是只滿足生活需要的「生存問題」而已,還需要想辦法發揮自己的潛力,對社會有「貢獻的價值」。
  4. 廣泛的閱讀與學習,進而執行與實踐,再透過分享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貢獻與價值的人。
  5. 練習選擇,也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做好最壞的打算,也做好最周全的準備。
  6.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你需要多少「夠」退休呢 ?

有一句值得省思的話 : 人類的不幸,其實是因為人們不願意乖乖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知足)

每個夢想生活的樣貌可以促使我們加快腳步前進,而具體的退休生活卻需要我們事先思考與計畫,在聽柏仁老師分享之前,Grace計畫著自己不工作後的生活,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這幾年開始培養自己一些關於生活上靜與動不同的興趣,期待在不工作後的生活可以精彩如自己所想。也因為開始計畫不工作後的生活,更能體悟到健康的身體才可以支持著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飲食控制與運動也漸漸安排進自己的生活中。因為有自己財富自由後想要的畫面,所以更能促使現在的自己學習、修正、改變,在工作、生活、興趣、投資與人的相處上。

而在聽了柏仁老師分享的價值觀點中,財務自由不是只滿足生活需要的「生存問題」而已,還需要想辦法發揮自己的潛力,對社會有「貢獻的價值」。』 ,這項也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點,思考除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外,自己可以創造怎樣的價值,又可以對社會再貢獻些什麼。想到這又發現有好多東西要學習,也需要再加快自己的腳步。

準備退休金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因為每個人想要的財富程度不同,而想要財富自由後是什麼生活樣貌,是現在的我們可以選擇與練習的。而你想幾歲開始不為錢而工作呢 ? 你又期待財富自由後的自己,是如何生活呢 ? 歡迎看到文章的您留言與Grace分享,也讓我可以學習自己尚未發掘的部分,財富自由後的生活樣貌我們一起夢想與成長。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

攝影師:Helena Lopes

文:邱玉茹CFP

你是狗奴貓奴!還是鏟屎官?小朋友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有一天,我問老媽:「我們還小的時候,妳有想過要養狗嗎?」她一臉皺眉說:「沒有欸~啊我已經養2隻(我和我妹)了,還養狗啊!」

在我印象中,外公外婆家有養一隻土狗,叫多多,小時候有很多跟牠的合照,後來多多因為憋尿造成尿毒症而離開,在那之後,外公外婆家就沒有再養其他狗狗了。不過很多親戚或是朋友、同事,家裡都有養貓貓狗狗,也有很有愛的同事會特別照顧浪浪,真心覺得他們好有愛喔!

毛小孩與小孩人口的黃金交叉

出於對出生率下降以及毛小孩增加的好奇,查了些的資料,做了14歲以下的人口數和毛小孩總數的比較圖。因為生育率下降,未來14歲以下的人口數,勢必會越來越少;而養毛小孩的家庭可能會變多,這兩者的走勢圖,某天一定會來到黃金交叉點吧!

不婚不生的人變多,養毛小孩的家庭增加了,我想,每個人終究還是需要有個人或毛小孩的陪伴吧!

沒有健保的毛小孩

養一個小孩至大學畢業,看每個父母是怎麼養育,估算250800萬以上。那不生小孩,養隻毛小孩,從出生寵物登記、打疫苗、日常生活費到年邁生病的醫藥費,這些也都是需要很多花費的,尤其毛小孩不像我們有健保可以cover部分醫藥費,毛小孩生病看獸醫的費用完全就是自費呀!

之前聽朋友分享她養的貓,有嚴重的口炎需要拔牙,前後醫藥費花了快2萬元;也有朋友家的柴犬後腿開刀花了7萬,外加回診、拍X光費用另計。如果是可以復原的傷病,花點錢給牠們好一點的治療倒還好;養毛小孩最怕牠們到了十幾歲年紀大的時候,可能會碰上癌症、慢性病,前前後後的花費可能比前面敘述的來的更多,輸血一次4萬多、針灸每周一次1,800……等等,統計起來也許是近百萬的醫藥費。

好在臺北市獸醫師公會與臺北市政府產發局,有修訂一套獸醫診療機構的收費標準,協助狗爸狗媽帶毛小孩看病時,能多一份保障,也有個參考依據。

沒有健保的毛小孩,對投資理財的2點影響

  1. 除了準備個人的緊急預備金,也要準備毛小孩的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的必要性,是在於不會因為額外開銷,而打亂了正在執行的理財規劃。
    不管我們今天的角色身分是單身,或是有家庭和小孩的人,原本就需要替自己或家人預留緊急預備金,這是為了因應突發意外和疾病的額外花費,或轉職空窗期的生活支出費用。通常緊急預備金會準備6個月的支出費用,而保守的人甚至準備12個月的月支出,因為每個人對於安心感的範圍不太一樣。

    而家庭成員多了毛小孩之後,毛小孩跟我們一樣,也會生病或是碰到突發事件發生;但毛小孩跟我們不同的是,我們有健保而牠們沒有。除了每個月3,000~5,000元的生活飲食花費,從獸醫診療機構的收費標準表看下來,可以發現毛小孩就醫時的費用,也是一筆可觀的金額啊!

    緊急預備金 = 平均月支出 x 6個月
     
  2. 動用到自己理財目標的資金
    結婚基金、買房的頭期款、子女教育金和留學費用、退休生活費……等理財目標,這些目標的金額都不算小,在準備的過程中,原本就需要時間的累績。若因為上述原因,暫停正在執行的理財規劃,甚至將投資資金贖回,那麼自己原本的理財目標的達成時間,可能就需要往後延了!

 

玉茹的話

養真小孩要準備子女教育金,養毛小孩也需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不管是養毛小孩或是真小孩,決定撫養了就要負起養育的責任唷~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一書提到,其實「不安」這種情緒,原本的功能就是提醒我們,為未來做好準備,同時努力累積讓自己安心的資源。所以準備緊急預備金是一種讓自己感到安心的方式,或是也有人會選擇用寵物險轉嫁財務風險,這都是讓我們不會過度擔心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可以專心於當下的每一天~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Ivan Samkov

文:蔣竣植CFP

「大家跟著音樂節奏踩,不要停!」

之前在健身房運動時,見到從飛輪教室下課走出來的學員們,都會有種他們彷彿因為下雨而忘了帶傘的錯覺……也太濕了吧!

當自己上過飛輪課程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爆汗的快感!

關鍵的原因,除了哪60分鐘的課程中,需不停的踩踏之外(而且常需要站著踩……),更重要的是背景音樂的配合,讓我們能跟著快節奏、電音等音樂節奏來踩踏。

有時腦海會突然閃過:「若課程改播放輕音樂,會怎樣?」

其實課程的最後五分鐘,本來就會改播放相對和緩的音樂,藉此放慢也放鬆自己的身體,讓呼吸及心跳也較能回到正常的頻率。

當然,若整個課程都是輕音樂,就不可能有機會訓練到我們的心肺功能,也失去了運動流汗的意義。

若運動需要音樂節奏,那理財呢?

全球每分每秒都有事情在發生,也對我們的財務有著大小不一的影響。例如2008年的金融風暴,可能影響著我們的投資績效;2020年的新冠疫情,可能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收入……等。雖然不確定下一件大事是什麼,但總是會對我們的個人或家庭財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而這樣的影響常會讓我們有著「內憂外患」的困擾,因為「外在」環境的動盪,讓我們的「內在」財務也跟著被影響。而這,似乎並沒有停止的一刻。

若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自覺,也接受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就該盡可能做到我們可控制的部分,也就是讓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能夠相對穩定才行。跟上三個理財的節奏,讓我們的財務從「內憂」變成「內優」:

  1. 不受「收入頓時減少」的理財節奏
    可能是外在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個人職涯的安排,總是會遇到「工作上」的空窗期,這同時也意味著「收入上」的空窗期。而日子仍舊要過,如何才能夠不受影響?此時「緊急預備金」的準備就顯得重要!從此規劃項目的名稱就能清楚知道,所謂的「緊急」就是非預期,而「預備」就意味著要儘早準備。

    一個看似及時效益不大的理財準備項目,卻能做為未來某一天當收入現金流不足時的及時雨。一個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理財節奏!

  2.  受「醫療費用突增」的理財節奏
    誰規定一定要做保險規劃?若自己的口袋夠深,隨時可以拿出所需的可能醫療費用,或許沒有必要作保險上的規劃。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鮮少會針對未來的醫療費用撥出一筆預算,更重要的是預算的金額多寡也是個未知數。

    既然如此,不如編列一筆預算規劃醫療保險,透過保險來轉嫁未來可能的部分醫療費用,降低未來因醫療費用支出而頓時讓資產減少。這是屬於風險轉嫁、理財預防的節奏。
     
  3. 不受「生活支出不穩」的理財節奏
    每個月的生活支出,常常有所謂「大、小月」的問題,某個月可能因繳稅、繳保費、健身房年費等,導致該月份的支出特別的多,其餘月份的支出可能就相對少上許多。支出金額一旦不穩定,也容易導致財務上的混亂及困擾。
    有鑑於此,我們可嘗試透過「分戶理財法」,讓每年固定支出的金額,平均分攤在十二個月份,逐月提撥!讓這類固定支出轉換成類似「月繳、月提撥」的概念,畢竟除了這類固定支出,還有所謂的非固定支出在等著我們。這是讓每個月支出金額相對穩定的節奏!

試著踏出屬於自己的理財節奏,才能臨危不亂! 也才能有效降低被外在環境的影響!我們一起加油!


歡迎逛逛我的社群平台 :https://linktr.ee/Georgechiang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時間:111年09月07日晚

壓軸的北區講座在許郁氛副理事長的精心籌畫下隆重推出,三天時間報名隨即滿額!

分享張凱勝持證人在課程結束後的感言:

「昨天的課程真的很精采又務實,兩位顧問一出手就是實務界中的高僧級人物,我心想為單位早會天天就該講案例來研習才對~真的開了視野,也讓我充滿期待!大家一起努力提升專業形象與從業價值。

黃正勳顧問的簡報提供的報告書重點跟技巧,我還真的想都沒想過,包括我也從沒注過路標、站名、公司logo的字體....魔鬼躲在細節裏,這些字形字體跟顏色連近視1200度加上老花嚴重的我都深深有感受了!好的工具提高正確性與效率!我用excel幾十年不知道它有這些功能,著實覺得對不起微軟,好像應該去找個課程來上了!

徐采蘩顧問的簡報張張都是心路歷程,也道出我們身為理財顧問跟市場需求間矛盾的地方,我們想在市場證明專業價值,靠的也不是這幾張紙(執照或證照)但市場對專業的定義及需求也不是單靠一份報告書就足以取勝,說穿了,我們的專業是證明發掘需求的能力,然後賣適用的商品給客戶,此謂專業行銷。

謝謝理促會讓我的第一次課程如此豐收!」

謝謝凱勝的誠摯回饋!更希望理財促進會各地區辦理的交流活動,能協助到所有的參賽者,在此次競賽獲得佳績 !







文:王冠樺

財富自由是多數人的夢想,它沒有年老年少的限制,也沒有金額高低的規範,
在不工作後的生活,你可以事先如何「計劃」讓它「實現」呢 ?

Grace建議您在財富自由之前,要先有想要的「夢想」,夢想著不工作後,自己想要過如何的生活。從自己財富自由後理想的生活樣貌去「計劃」與「計算」,關於計畫與計算可以由以下三個思考點來準備 :

關於計劃 :

  1. 自己不工作後想要的生活樣貌,需要「具備什麼元素」。
    工作期有工作填滿時間,當不工作之後你打算做哪些事情,這是需要事先計劃與學習的。避免財富自由來臨時,我們得到的不是期待中的喜悅,而是每天張開眼卻不知道做什麼的恐慌。每天張開眼要做什麼,這也是目前退休人士在退休以後除了錢的問題以外,最常面臨到的問題之一。思考自己在生活、旅遊、聚會、學習與醫療上,想要的是什麼,需要多少金錢、打算做哪些事、什麼人可以做伴、又要具備什麼體力或知識。
     
  2. 想要達成財富自由的時間點在哪裡,所以「現在」到「那時」應該如何執行。
    知道要達標的時間點很重要,除了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也讓我們知道應該要如何計劃;是透過工作上的薪資升級、還是透過投資理財上的調整、或是需要創造增加速度的副業。有時間點能有適當的壓力,可以讓自己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也可以激發出自己其他創意的可能。
     
  3. 在完成計劃中,「工具」與「績效」是否可以如期達成。
    在有目標、有計劃、有工具的執行之下,定時的檢視也很重要,柏仁老師建議每年最少要算一次自己的成績單。而Grace除了每年的定時檢視之外,也建議每個人視自己的情況每季或每半年,幫自己設定小目標的檢查點;每年執行、檢視、修正、再執行,則可以讓我們離目標更靠近。

關於計算 :

  1. 計算時間。
    我們想要用多少時間完成財務自由,是10年、還是15年,如果時間緊迫更需要善加掌握與運用,如何在時間內產生想要的效能;如果時間尚寬裕的話,則可以計劃如何提前目標達成的時間。知道有多少時間後,我們可以將「長遠的時間」切割成「短期的時間」,將「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每年、每月按照著每個設定的短期目標執行與檢視,當每個短期時間內預計完成的小事項都達成時,我們最終的財務自由目標也將達成。

  2. 計算所需要的金錢。
    財富自由多少才夠 ? 它沒有標準答案,你需要的金額,可以讓自己生活,生病可以治病,想學習東西可以有錢學習,小孩還可以有書念。將自己需要的生活、旅遊、聚會、學習與治療等費用計算出來,也將通膨計算進去,我們將會知道自己需要準備多少夠自己用的錢,需要準備多少的金錢可以不再為錢而工作。
     
  3. 計算擁有的時間與需要的金錢,可以透過甚麼方法與工具完成。
    ETF達人黃柏仁曾分享他自己透過『350」作為投資的原則,在工作期透過「減少支出」、「增加投資」來快速累積資產,也運用簡單較不花時間的工具0050來做為投資,讓自己專注時間於本業上;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工具皆不相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運用本身工作上的增值讓可理財的資產增加,也可以加速我們在設定的期間內達成我們的目標。
* : 黃柏仁老師的「350」投資的原則 : (1)儲蓄率50 : 每個月存收入的50%(2)投資50 : 投資0050, 身為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他建議一定要做投資筆記,至少1年要算一次成績單。(3)年支出50 : 等到存到「年支出20倍」的時候就可以退休,研究提領率,自己是5%

每個人想要的人生樣貌都不相同,自然地所需要的財富數字也不同,它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錯,Grace期待在財富自由之後自己可以常常繪圖、攝影、踏青、義剪,所以現在開始培養,而你呢 ? 期待財富自由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呢 ? 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且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透過財富自由的「三個計畫」與「三個計算」,現在開始有目標且有計畫地,一步步執行、一步步達成,一起啟動屬於我們的財富自由。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

時間:111年09月01日

緊接著台中場後,第三場在高雄區的實務交流也在當天晚上精彩展開了!!尤其許郁氛副理事長從台北下來趕完了台中場又是跑高雄場,辛勞奔波,而簡佳芬理事也上台中場主持,再回來高雄的講座,大大支援活動!

難得的實體講座,藉此機會終於見到老朋友也認識新朋友,現場交流還是很不ㄧ樣的感覺,總是令人興奮!

高雄的交流要感謝許郁氛副理事長與吳易燁監事和簡佳芬理事統籌協調舉辦,還有副祕書長黃信維和每位志工的協助。

講師黃正勳豐富的實務經驗分享讓與會者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去年團體組優勝的参賽者-講師吳易燁與講師吳俊弘兩位無私分享製作理財規劃書的要領與過程,讓我們對規劃書有更深的認識且對比賽躍躍欲試。大家滿載而歸!

謝謝ㄧ起來學習的大家!比賽的豐富大獎等您唷!




時間:111年09月01日 下午

跟其他地區最大的不同,這是台灣理財促進會在台中的第一次實體交流活動!

邀請到最具號召力的講者,2021年理財規劃書競賽個人組第一名程嘉蔚講師分享,動員了最具規模的南北支援人力,有劉兆安理事長、許郁氛副理事長、景肇梅監事與南區理事簡佳芬,再加上統籌中區發展的江東頴理事及鄭育怡、江超群二位會員,可見理財促進會對中區發展的重視!

在東頴理事與超群精心安排下,大家在《心之谷*Heart Valley》優美自然的景致中輕鬆快樂學習。

交流會中,東頴理事跟大家介紹了CFP、FPAT與台灣理財促進會,也幫來賓細心複習競賽的題目。而嘉蔚講師不愧是競賽的第一名,席間對比賽題目的重點提示、規則的解析、架構頁數的分配跟投稿時程的安排,都做了精準的說明,驗證了「來到就是賺到」這句話的真義。

而行銷推廣委員會王信力主委最後的參賽要領提醒,更讓現場所有來賓不虛此行!

會後郁氛副理事長與佳芬理事一行人又風塵僕僕的南下高雄準備晚上的交流會。兆安理事長則留在台中跟夥伴們討論中區的會務發展,期待這次的開始,為中區匯集更巨大的能量!





時間:111年08月28日

第一場次桃竹區交流,下午圓滿落幕!

實體見面跟線上說明會,感覺大不相同,可以見到台北遠道而來與桃竹當地夥伴,這必須現場出席才能有的感受!

桃竹區活動要感謝楊馥瑄 、曾冠銘二位會員,事前詳細的準備,現場精準的時間掌控。講師黃冠蓉精彩的参賽及實務經驗分享。

許郁氛副理事長統籌協調與吳士賢、蔡政良二位理事專程至桃園協助。

FPAT理事兼行銷推廣委員會王信力主委犧牲假期專程與會,最後的參賽要領的提醒,更讓現場所有來賓不虛此行!

桃園下午天候不佳,要謝謝桃竹與大台北地區來賓冒雨前來學習!

中、南區夥伴,我們9/1日下午台中,晚上高雄見!



文:邱玉茹CFP

記得幾年前,上了一堂關於「家庭理財價值觀」相關的課程,講師提了一個問題,問台下的學員:「你覺得『家庭』帶給了你什麼樣的價值觀?教了你什麼?」就在我心裡有答案的時候,聽到其他學員說:「互助、互相幫忙協助。」我頓時非常的shock,因為「互相幫忙」這個答案,竟然完全不在我的腦袋裡面,我頓時想說跟我的答案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勒!

你們可以猜猜看,我心裡想的是什麼?文末解答~

原生家庭帶給了我待人處事、如何看待自己、理財習慣……等等影響,在這些價值觀裡,對我有幫助的就繼續執行,其中也有自己想改善的部分,在長大後我們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或經驗累積可以再做調整,最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現在回想起來,從學生時期跟老媽拿零用錢時,會被叮囑不要亂花錢、買真正需要的東西、要把錢存下來,成長過程中也不曾聽父母談到股票基金的投資,家族裡也沒有人做房地產的投資;倒是爸媽的家族、親戚長輩,自己創業當老闆的比例還滿多的。在沒有投資理財的環境下長大,出了社會賺取自己的工作收入後,股票、基金、房地產投資自然就不會是我的首要選擇。

父母教會我的財商

  1. 要幫自己存錢,不亂花錢
  2. 東西還能使用,不買新的
  3. 理財習慣和父母一樣偏保守
  4. 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父母教給我的財商,對我有什麼幫助

  1. 從學生時期養成儲蓄的習慣
  2. 不會追求過多的物質享受
  3. 理財知識需要靠自己學習
  4. 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

從父母帶給我的理財觀念中,影響我的都還算是正向的行為,唯獨我覺得自己的投資理財開竅的算是比較晚,剛出社會的前幾年,使用的理財工具偏向保守,直到慢慢接觸投資相關課程與考國際金融證照後,才花更多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投資理財開竅太晚的4點影響

  1. 進入職場前五年,理財過於保守
  2. 存下來的錢沒有複利累積
  3. 擔心風險大過於賺取投資報酬
  4. 自己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基金、股票等投資工具
玉茹悄悄說
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原生家庭的理財習慣真的會影響我們,例如:父母有投資股票,那麼朋友A的投資工具也會偏好股票;父母投資房地產,那麼朋友B的投資工具會偏好投資房地產。好在我們可以選擇把正向的影響繼續執行,並改善、學習自己喜歡的理財模式,繼續在財務自由上努力。

開頭提到的問題:「你覺得『家庭』帶給了你什麼樣的價值觀?教了你什麼?」我那時候心裡的答案是,「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獨立自主」,雖然跟其他人的答案不同,不過也沒有什麼對錯,至少這就是家庭教會我的其中一件事。

 One of the greatest gifts you can give your kids is to prepare them to be responsible ,empowered adults around money.

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讓他們做好準備,讓他們在金錢方面有責任感、有能力。

您有什麼好的理財習慣,是從父母那兒影響您的呢?

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或參訪部落格: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2022上半年理財好文獎勵活動,獎勵名次前三名:

第一名:蔣竣植

第二名:邱玉茹

第三名:麥道森


投稿文章上架於:理促會官網-專家觀點

  1. 提高消費者對於「理財規劃」的觀念、推廣「CFP」讓消費大眾認識。
  2. 協助理促會CFP持證人建立「個人品牌」,給與客戶更好的服務。
  3. 歡迎媒體平台接洽合作「專欄文章」或「理財講座」!

理促會專家觀點 https://www.cfp-tfpa.org.tw/search/label/專家觀點?max-results=7&m=1

合作邀約請洽:taiwanfp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