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2022

文:蔣竣植CFP

「你開始做退休規劃了嗎?」
「別鬧了,現在都快吃不飽了!哪敢想退休的事啦!」
或許,多數人都是這樣想的吧?
退休,是未來的某一天確定會發生的事。既然一定會發生,我們是否該及早準備?

財務諮詢的目的,除了「救火」的功能之外(藉由調整以改善現況),同時也有著「預防」的功能(告知財務上的可能風險,並盡可能降低或規避風險)。意思就是若未來有那麼一件事一定會發生,我們就該提早規劃,免得等時間近了或是突然被迫提早發生,在措手不及之下,或許也為時已晚了。而「退休」,正是屬於這樣的一個理財目標。

過去我們會將許多夢想清單置於退休後才計畫實現,例如才藝方面的學習。但畢竟人生苦短,有些事或許可以不必等到那麼晚,只要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並做好時間管理,相信可做到及時圓夢。

另外,有些例如旅遊方面的夢想清單,其內容不少是需要體力上的配合,屆時是否會力不從心,或是同行的親友在體力上能否負荷,這都是未知數,倒不如趁現在還走得動,早早讓其實現。

但說了那麼多,不過是將部分夢想清單項目向前挪動罷了,而「退休」這件事,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會發生,對吧?

重點來了,既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無論是退休前還是退休後的生活,都需要「錢」這個玩意兒,也就意味著得無時無刻要好好管理我們的錢。

這樣說吧!
若現在沒有存錢的習慣,退休後又如何能存的到錢?
    若現在有著亂消費的習慣,退休後又如何能戒除這樣的壞習慣?
    當現在的財務狀況不試著面對及改善,我相信退休這件事,或許只是個不敢輕易觸碰的話題。

    因此,此時此刻的我們,就應該鼓起勇氣並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務、生活的收支等,一旦財務體質調整好,不僅能改善當下對錢的困擾,也能讓未來的財務目標能有個較為清晰的輪廓與期待,而退休生活的啟動開關,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

    你可能會說:
    「退休其實並不單純只有錢這件事需要準備,對嗎? 」
    的確,錢僅是退休規畫中眾多項目的其中之一,因為退休後的每一分鐘的生活都要自行規劃,沒有人會幫你安排好。過去仍在職場時,總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不須刻意安排,自然有事情會來找你,並塞滿你的工作時間,你僅需思考下班後的個人生活。而一旦退休,如何妥善安排生活就顯得重要了!更重要的是,退休生活的時間可能長達20年以上,萬萬不可輕視!

    例如,如何找到你的職志,讓你願意在退休後仍保有熱情,能夠持續做下去的事情!如何維持健康、控制飲食,唯有身體狀況好,才有體力參與退休生活的每個美好時光!如何保有一定的人際關係,讓退休生活有著更多的想像空間!

    除了「錢」,還有如上述的不少項目需要好好的思考及規劃。但也唯有「錢」的先行妥善準備,讓你的退休生活能減輕不少壓力。否則退休後若持續被錢追著跑,可能也很難有心思去思考其他的項目,那豈不是跟仍在職場時有著相似的生活?這,應該不是你想要的吧?

    原來,定期檢視目前的財務狀況,也相當於是對退休金的提早準備!

    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自己的財務吧!

     

    歡迎逛逛我的社群平台 :https://linktr.ee/Georgechiang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攝影師:Mizuno K

    文:邱玉茹CFP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還是後人種樹,前人乘涼?

    公教年金改革自107年7月1日正式上路以來,不再像過往的退休金保障來的高,包含「取消18%優惠」、「降低所得替代率」、「提高退休年齡」等改革內容,而且2026年之後請領退休金的時間也延長至65歲。而112年7月1日起又即將有新的變革,當年金改革時,往往會對於未退或屆齡退休的職員,帶來退休生活心情與金錢上的影響。


    現任制度

    現在在任的公教職維持現行的確定給付制,將會確保退撫基金的永續,沒有二次年改的問題。退撫基金費用是按公教人員本俸(薪)加一倍的12%至18%之費率計算,參加基金人員繳付35%,政府撥繳65%。

     

    公教退休金修法的3個原因

    1. 避免原本的退撫基金,因繳納與提領金額的不對等,而有破產的可能
    2. 109年公教人員退休年齡平均57歲(好年輕、真羨慕
    3. 出生率下降、壽命延長,提領退休金的金額越來越大

    而明年公教職的退撫金會迎來更重大的變化,11271日起新任的公教職 ,退撫金將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公教退撫新制修法的3個重點是什麼呢?

     

    全新制度

    11271日初任人員,將施行與退撫基金脫鉤的個人帳戶財務自主,分為強制提撥與自願增額提撥,強制提撥由政府負擔65%、教職員負擔35%;也可以額外增額提撥累積本息,與政府共同按月提撥退撫儲金至個人退休金專戶,不再參加現行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未來也將建立自主投資的平台,讓公教人員可以自由地選擇投資組合標的。


    明年初任職的人員可以怎麼因應?

    1. 退撫新制要自選投資
    2. 計算自己的月現金流,提高儲蓄率
    3. 自己準備退休金,越早開始心情越輕鬆

     

    玉茹的話

    其實不管是明年初任職或是現在在職的公教人員,隨著每年物價上漲、二次年改的風險,自己越早開始準備第三層的退休金,對自己的保障最高~

    自己要乘涼的樹,自己種,最有保障啦!

    如果是您,想要什麼時候開始準備自己的退休金呢?

    歡迎留言分享~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攝影師:Yan Krukov



    各位新會員午安,響應推廣完整理財規劃教育,今年起在理財促進會粉專,透過直播的活動方式,向社會大眾推廣理財規劃!

    時間:9/4(日)14:00

    即將進行第二場直播

    秉持以終為始的概念,第一場聽完財富自由生活分享後,回到根本,若想投資、若想累積財富,本金非常重要如何運用高效的收支管理,累積本金,就是第二場的重點

    第二場我們特別邀請到,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部經理,林銘水CFP,本身理財規劃經驗豐富,擅長協助收支管理!

    歡迎會員們,邀請身邊同事、朋友、客戶,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報名已結束!!


    【北區】

    活動日期:
    2022-09-07  19:00 ~ 21:30

    報名截止:
    2022-09-06  23:59 

    活動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4號14樓(三商美邦人壽訓練室)

    主辦單位:
    TFPA臺灣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

    參加對象:
    對從事理財規劃產業有興趣的人(免費)


    講師:
    黃正勳 CFP®、徐采蘩CFP® 

    活動內容:

    • 介紹CFP/ FPAT/ TFPA
    • 理財規劃書競賽說明及競賽經驗分享
    • 講題:這…是你的報告書?
      1. 這頁報告書,你到底要我看什麼?
      2. 三個技巧,馬上提升報告書的可讀性
      3. 關於報告書,95%的顧問欠缺的兩項能力「資訊圖表化」與「效益分析」
      4.  Infographic財務顧問的資訊圖表
      5. 你對報告書的想像力
      6. 顧問常犯的三個錯誤
              • 理財規劃實務分享:財報看不出來的甘草人生


              講師簡介

              講師:
              黃正勳 CFP®

              經歷:
              CFP/AFP案例規劃講師(廣州培訓中心)
              Smart智富雜誌理財健診顧問
              匯豐銀行個人金融協理
              中國信託個人金融襄理
              國海建築經理顧問公司顧問


              講師:
              徐采蘩CFP®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Smart智富雜誌理財健診顧問
              統一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統一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人
              台灣來店型店鋪創辦人
              科技大學風管系/財金系業界講師


              攝影師:Mikhail Nilov

              文:蔣竣植CFP

              「你覺得物價通膨和投資虧錢哪個比較可怕?」諮詢時問了這個問題。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個都怕!」客戶很快的回覆著。

              我頓時愣了一下,但他說的,似乎是多數人近期的心聲。


              你真的對「物價通膨」有感覺嗎?

              今年以來,令人印象深刻的物價通膨,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所造成,一部分來自於過去這兩年,因為疫情而導致透過無限量印鈔拯救經濟,卻同時讓熱錢推升了商品價格。另外一方面,由於今年年初的俄烏戰爭,讓原物料及農產品也來到了相對高點,帶動了整體物價的上漲。也因著這兩個關鍵的因素,讓今年以來的許多商品,尤其是民生必需品的價格調漲,有著深刻的印象。

              之所以會這麼問對通膨有感與否,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延伸思考:

              「既然通膨已發生,我們的財務未來該怎麼辦?」

              與其抱怨著大環境的險惡,似乎也改變不了什麼。倒不如改變我們的思維與行為,來迎合大環境的變化,或許會較為實在。

              過去或許總是覺得到了月底錢不夠用,但也不知該從何省起,每個月反覆上演著「入不敷出」的戲碼。但這回的「有感通膨」,某種程度卻開始很自然卻也不得不抑制一些消費慾望。但,這是短期現象,忍一忍就能過去嗎?不,我們鮮少聽到民生必需品的價格,在上漲後會跌下來的,最多僅是打個折罷了!因此,「省點花」的動作,也是必須要長期執行的。既然大環境已經改變了,我們是否也該跟著調整,以因應未來的變化,確實檢視自身的消費習慣,讓「需要」與「想要」間,能有個明確的定義。

              其實,你不是賺太少,而是花太兇!


              你真的對「投資虧錢」有檢討嗎?

              上週在網路上看到某位網友提到他個人去年在股市相對高點時,帳上獲利來到數百萬之譜,但當時的高漲氛圍,實在也難有賣出的打算。不料,今年在通膨、戰爭、升息等多重因素的夾擊之下,造成股市的大幅回檔,該位網友的投資帳上價值,從原本的超高獲利,轉為數十萬元的虧損。

              若上述的案例發生在各位讀者的身上,你是否會認賠賣出?相信這會是個天人交戰的抉擇。其實不論上漲或下跌、停損或停利,每一個決定都關係到個人對投資的判斷,但也因著這樣的「自由意識」,讓整個投資過程少了一定的規律,少了可依循的策略。而這樣的關鍵時刻,也會一再地在投資市場上演著。

              投機大師 傑西·李佛摩曾說:「我很早就發現華爾街沒有什麼新東西,也不可能有什麼新東西。因為,股票投機歷史悠久,今天在股市發生的一切,都在以前發生過,也將在未來不斷地再發生。」

              的確,投資市場其實沒有什麼新鮮事,只是我們總是健忘過去所發生的一切,讓不好的經歷反覆上演。這樣的下跌回檔可能是你的第一次,也可能是第N次。而關鍵並非次數,而是在投資的歷程中,是否有定期檢討、檢視並調整投資工具、投資策略、甚至是投資的資金,藉此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投資模式,而非每次遇到了,就只能怪自己運氣不佳,那是在賭場才該有的思維才對。我想討論的是投資,而非投機。

              未來投資依舊會有不少挑戰,你準備好了嗎?當世界的變化速度快過我們個人的改變速度,那將是一場災難!

              多年的財務諮詢經驗告訴我們,若有那麼一件事在未來一定會發生,那我們就該及早準備,而非等發生後才驚訝這一切怎會來的如此突然!相信通膨下跌這兩件事,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肯定還會出現無數次!

              起身做點什麼,讓未來變得不一樣!


              歡迎逛逛我的社群平台 :
              https://linktr.ee/Georgechiang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攝影師:RODNAE Productions

              文:王冠樺

              「長壽」是多數人心中的期待,
              準備的好,是一種上天給的祝福,
              但若欠缺準備,除了影響自己也將影響到子孫。
               
              提前思考與提前預習,
              除了可以照顧好父母、也可以照顧好自己,
              更將減少影響別人、也降低拖累子孫的機會。

              隨著出社會工作的時間越長年紀也越長,身邊的朋友也都由當初的「少年郎」成了步入人生中階段的「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幼子是這個階段的寫照,但對於朋友們的父母來說,他們大多剛退休且身強體健;但對於剛退休的父母來說,他們也進入人生中的另一個階段,需要照顧比自己更年長的父母,有些是年紀長了自然的體力衰退、有些是年紀長了自然的慢性疾病、更有些是年紀長了過往的疾病加劇了。

              當醫療科技延長了人們的壽命之後,衍生而來的照護問題也讓我們不得不提前布局,不論是在幼年的家庭教育、或是在親情間的情感培養、更或是實質上的金錢安排以及溝通意識想法,許多關於未來老後的事,更需要在現在開始預習。這次與您分享關於黃姐的家庭故事,你看到了什麼思考點,又可以提前為自己如何計畫呢 ?

              黃姐的家庭故事 :

              黃姐說道 : 「媽媽原本和大哥一家子住在一起,三年前媽媽生病了好一陣子都不好,經由大家協商由小妹接回家照顧並每個月給小妹12000元的零用錢作為工作減損的補償,經由小妹照顧媽媽這一年多,媽媽的體況也漸漸好轉,但八十幾歲的長輩總想著兒子與孫子,也更因為這層思念,又在大嫂的鼓吹之下媽媽就搬回去和兒子一起住了。」

              聽著黃姐的闡述,黃奶奶在回到黃大哥家一個禮拜後,大夥去看黃奶奶的時候她竟然暴瘦成了皮包骨的狀態,嚇得兄弟姊妹們急忙詢問黃大哥關於媽媽的狀況。大嫂只簡單回覆道 : 「媽媽的年紀大了,不用吃太多東西喝安素即可,也吩咐大家不要給媽媽吃太多東西,避免媽媽不好照顧。」

              又再一個禮拜不到的時間,黃姐就接到黃大哥的來電告知黃奶奶往生了;在媽媽體況轉好的情況之下,突然又接到媽媽功德圓滿了,想必這是多數子女無法接受的狀態。尤其黃姐事後了解大嫂對於黃奶奶的照顧,在吃的部分將一瓶安素稀釋分成三餐給黃奶奶吃,也在一天的最後才為黃奶奶換上新的尿布,這些因為黃奶奶的照顧狀態也讓彼此的兄弟姊妹情停留在二年前,這二年來除了固定的忌日也鮮少聯繫了。

              Grace觀點 :

              聽到黃姐的家庭故事雖然Grace也為黃奶奶感到很難過,但若再選擇一次我想黃奶奶應該還是會選擇回到兒子家吧,因為那個時代的多數女性大多是「嫁夫從夫,夫不在從子」,那是她們心底認為的根。雖然可以看到黃姐身為女兒對於媽媽的不捨,但在親情間如何尊重長輩的選擇,也可以在事件發生時彼此釋懷與放下,這是人生中一門不容易的課程啊,您是否也曾經思考過關於親情照顧間的這門必修課程要如何修呢 ?

              關於黃姐所擔憂的情況若可以提前預防,Grace有以下三個思考點的建議可以給有類似情況的您參考 :

              第一、兄弟姊妹間可以先行招開家庭會議。

              1. 在會議之前,先讓彼此了解根據醫生的判斷,需要被照顧者的現況,關於被照顧者的現況應該如何照護與如何飲食。
              2. 詢問被照顧者對於居住與照顧方式的想法。
              3. 確定依照被照顧者期待的照顧方式中是否可以執行,及會碰到那些問題可以事先準備與預防。
              4. 了解每位照顧者間可以付出照護的方式、時間、金錢與意願。

              透過上述幾點的整合,期望在黃姐的故事裡讓兄弟姊妹們能夠了解黃奶奶現在的身體狀況,也思考如何在黃奶奶的意願下與兒孫同住外,又能夠得到兄弟姊妹間對於如何照顧的共識,以降低未來彼此間的親情摩擦與糾紛。

              第二、在醫療費用與照護費用上面的準備。

              現在在職者的你,趁著工作期事先規劃好自己的醫療與照護相關的保險,透過適當轉嫁來避免未來的相關費用,避免影響自己的未來的退休金,也避免未來需要照護時需要別人支助或需要視子女的能力與孝心來決定。

              若是現在已經退休的您,可以先盤點一下自己的資產,思考如何將現有的資產分配在生活、娛樂與未來的醫療上,傳承不是您現在的優先選項,適當的安排與掌握自己金錢的決定權,未來老後您才有照顧自己的籌碼。

              若未來你是父母的主要照顧者,趁現在可以鼓勵他們養成運動與活動的好習慣,並且正確飲食與預防保健,因為當他們越健康越能自理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越省心也越省力的事。另外,也請事先評估你自己與兄弟姊妹們,若在父母未來需要照顧時彼此能夠付出體力、心力、時間、金錢的程度,越早清楚除了可以越早準備之外,也可以知道未來是彼此分工或是不需懷抱期待,在心裡層面事先準備好,也可以盡量避免未來的糾紛。

              第三、預先設立意定監護與信託。

              不論是未來作為被照顧者的自己或長輩,心中有什麼想法 ? 是期待被如何照顧、是信任誰來照顧我們、是想要如何用我們自己的錢,透過在我們有意識的時候可以事先規劃與設定;如何讓照顧者甘願、被照顧者歡喜,達成雙贏的結局,也避免子女未來因為意見分歧而造成親情的裂痕,議定監護與信託是我們可以考慮的工具。

              在黃姐的家庭故事中,被照顧者黃奶奶心中最掛念的是兒子,不論是因為傳統觀念從子、還是怕麻煩出嫁的女兒、還是有著其他的因素,黃奶奶也可以試著思考一下子女照顧的角色與方式,作為照顧自己生活的選擇。除了心中的喜好之外,也了解其他子女的擔憂,再權衡出適當的照顧方法,降低子女間未來的分歧。

              : 意定監護
              主要係以契約方式預先指定自己的監護人,在未來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之情形時,就可以由法院裁定由當初自己選定的意定監護受任人來擔任自己的監護人。意定監護,是本人(委任人)與受任人約定,當受到監護宣告時,受任人便可擔任監護人的契約,而這個受任人可以是一人或數人。


              Grace小提醒 :

              「老問題」是多數人都會碰到的問題,在少子化的未來,不論是人力與能力在醫療費用與照護安排上都將跟過往不同,我們想如何被照顧、又跟誰相處在一起,除了我們可以依照我們自己的意識之外,若多思考一點也多準備一點,減少與降低其他家人間因為我們而產生的誤解與摩擦,也是在少子的現代為子女留下他們可以相親手足的其中一個方法。你對於未來的選擇是什麼呢,在我們可以選擇的時候,請不要放棄你擁有的選擇權喔 !

               

              作者
              王冠樺

              現職 :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經歷 :
              金融保險92 ~ 今,
              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講師、
              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AFP理財規劃顧問、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七屆財富管理競賽優等、
              第八屆財富管理競賽第二名、
              FPAT2021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Grace財務筆記」部落格
              https://guanhualife.blogspot.com/

              攝影師:Julia Volk

              文:邱玉茹CFP

              「如果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提早退休?想想看以前放暑假的時候,你是想繼續放假還是好想開學呢?」這是我在FB線上直播,聽一場FIRE實踐分享會時­­­­­­­,分享者提出的問話。(註)

              註:TFPA台灣理財促進會,FIRE實踐者分享會-黃柏仁CFP ®
              FIRE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指的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退休生活的想像

              回想學生時期,不想開學、想繼續放暑假的原因,是因為暑假作業還沒寫完吧!用放暑假來想像自己是否適合提早退休,我倒是覺得很新鮮,因為從來沒有用這個角度去思考退休這件事。

              暑假兩個月的生活安排,的確就像是退休生活的縮影,不用去學校、不用去上班,不用照表操課、沒有主管發派任務,沒有人幫我們安排好每天的行程,就像是我擁有了一個長達二十年的暑假,需要自己安排好每一天。

              想像一下,退休第一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心中沒有答案,或許要思考的不是何時退休,而是問問自己,最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9點手沖一杯咖啡、做份早餐,享用早餐開啟美好的一天,10點整理個家務,然後……

              五、六十歲時,可能正值事業職位最高的時候,一進入退休期,可能就像從神壇跌落,不像在職場裡那樣一般的話語權、掌控權,只是回到家庭、回到個人的nobody。也許我現在32歲還不需要太早擔心這個問題,不過倒也是看過自己的阿公從田地退休後,心情憂鬱去看了心理醫師,後來又重回農田種種菜、巡視菜園;而台北爺爺85歲現在也還坐鎮在公司,偶爾還可以帶個甜點咖啡去公司找找他。

              所以我有時會想像一下,如果真的提早退休,我會在哪裡?做著什麼事?開心嗎?感到幸福嗎?

               

              退休後的生活,才是志業?

              我曾經看過江育誠,前嘉裕西服副董事長的一個專訪,前一年還是副董事長,隔一年當起了素描老師,這是他用15年培養的興趣。他分享:「透過觀察與感知,找出自己興趣延伸來探索內在,藝術無所不在。尤其60歲後的退休生活,是經營自己生命的時候,應該花更多心思把人生最精華、獨立自主的歲月當成『志業』來看待。」

              很有趣吧!還沒到退休的時間,但是可以在腦袋裡先想像一下畫面,順便觀察其他人的狀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不要踩著和別人一樣的步伐,因為我們不知道他人為何而走,追尋著別人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吧!

               

              退休生活需要錢啊~

              回到開頭的FIRE實踐者分享會,元祖級ETF達人黃柏仁CFP ®

              柏仁老師以「350」作為投資原則:

              1. 儲蓄率50:每個月存下收入的50%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工作初期,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大學生,盡可能地維持低的生活支出,將錢存下來及理財,是為了未來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2. 投資50:投資0050
                柏仁老師身為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他建議一定要做投資筆記,至少1年要算一次成績單。

                方法:(今年淨值 - 前一年淨值)- 今年儲蓄 / 前一年淨值

                如果算出來的結果無法打贏0050,那不如就直接投資0050就好。

              3. 年支出50等到存到「年支出20倍」的時候就可以退休,FIRE的提領率是4%,而柏仁老師研究自己的提領率,可以有5%的提領率。

                方法:50%留在005050%賣出轉成存款,5%的提領率,可以支出10年;剩下50%0050,還可以於退休的前十年再翻一倍。

                

              玉茹的話

              除了柏仁老師說的投資紀錄記帳也有很多好處,其中一點是可以讓自己知道伸縮的範圍在哪裡;當股災來臨的時候,支出可以縮減到什麼程度,原本的投資千萬不要因為需要用錢而被迫贖回,甚至還有多餘的資金可以投入市場。

              對於退休生活的理解,跟剛出社會的那幾年好像有了不一樣的想像,聽聽前輩的經驗分享,想著自己退休的這條路上,風景會有哪些?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與原則,並且越早執行越好。

              投資是理財規劃的其中一環,退休當然也是眾多理財目標的其中一項,每個人適合的方式可能不見得相同,以上作為分享參考,非投資建議唷!

              達成FIRE,現在就幫自己開始計劃與執行吧!您也可以邀請擁有專業證照的財務顧問來協助您。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著作:
              AFP CFP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報名已結束!!


              【南區】

              活動日期:
              2022-09-01  19:00 ~ 21:00

              報名截止:
              2022-08-25  23:59  

              活動地點:
              高雄市左營區明誠二路491號9樓之5

              主辦單位:
              TFPA臺灣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

              參加對象:
              對從事理財規劃產業有興趣的人(免費)

              講師:
              吳易燁CFP® 、吳俊弘CFP®、黃正勳 CFP®

              活動內容:

              • 介紹CFP/ FPAT/ TFPA
              • 理財規劃書競賽說明及競賽經驗分享
              • 講題:這…是你的報告書?
                1. 這頁報告書,你到底要我看什麼?
                2. 三個技巧,馬上提升報告書的可讀性
                3. 關於報告書,95%的顧問欠缺的兩項能力「資訊圖表化」與「效益分析」
                4.  Infographic財務顧問的資訊圖表
                5. 你對報告書的想像力
              • 討論及交流

              講師簡介

              講師:
              吳易燁CFP® 

              經歷:
              中、港、台 CFP、新加坡AWP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監事
              2020 全國財富管理競賽 特優
              2021 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團體組第三名


              講師:
              吳俊弘CFP®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保險經歷10年以上
              2021 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團體組第三名 


              講師:
              黃正勳 CFP®

              經歷:
              CFP/AFP案例規劃講師(廣州培訓中心)
              Smart智富雜誌理財健診顧問
              匯豐銀行個人金融協理
              中國信託個人金融襄理
              國海建築經理顧問公司顧問



              報名已結束!!


              【中區】

              活動日期:
              2022-09-01  14:00 ~ 16:30

              報名截止:
              2022-08-25  23:59 

              活動地點:
              心之谷教育園區  https://reurl.cc/qNOvNq
              407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501號(秋紅谷旁)

              主辦單位:
              TFPA臺灣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

              參加對象:
              對從事理財規劃產業有興趣的人(免費)

              講師:
              洪嘉蔚 CFP®、江東頴CFP®

              活動內容:

              • 介紹CFP/ FPAT/ TFPA
              • 理財規劃書競賽說明
              • 理財規劃競賽經驗分享
              • 本次理財規劃案例說明
              • 討論及交流


              講師簡介

              講師:
              洪嘉蔚 CFP®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2021 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第一名
              保險顧問13年
              證券分析人員資格


              講師:
              江東頴CFP®

              經歷:
              資深理財規劃顧問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理事
              2021 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個人組優勝
              全國財富管理競賽 2012佳作 2015優等
              自然醫學碩士、科技法律研究所


              報名已結束!!


              【桃竹地區】

              活動日期:
              2022-08-28 14:00~16:30

              報名截止:
              2022-08-25 23:59

              活動地點:
              世貿帝國大樓

              地址:
              世貿帝國大樓,桃園區中正路1071號3樓之2(南山人壽301教室)

              主辦單位:
              TFPA臺灣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

              參加對象:
              對從事理財規劃產業有興趣的人(免費)

              講師:
              黃冠蓉小姐

              活動內容:

              • 介紹CFP、FPAT、TFPA
              • 第一次做報告書就上手~理財規劃書競賽經驗分享
              • 討論與交流


              講師簡介

              講師:
              黃冠蓉小姐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準持證人)
              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收費制財務規劃  資深顧問
              2021 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團體組第一名

              攝影師:August de Richelieu












              作者:延埈赫 Yeon Jun Hyug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2

              文:蔣竣植 CFP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可能是先天的家財萬貫,也可能是後天的努力打拼,但若無法維持良好的生活或是工作習慣,過去就算累積再多的財富,也有被揮霍殆盡的一天。

              所謂「富不過三代」,關鍵並不一定是賺的錢變少了,往往卻是花的錢變多了所導致。唯有正確的觀念,再搭配良好的習慣,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有機會讓財富穩健增值、拉長保有財富的時間。

              在富人常做33件事當中,若能做到其中的35件,相信你的人生就會開始變得不一樣!

              工作相關

              工作上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卻可能是未來在職場上是否能順利升遷、甚至因卓越工作能力而被挖角的關鍵。例如:「主管所交代的事,能否較期限提早兩天完成?」提早完成的好處是一方面透過時間的壓縮,讓工作更有效率,另方面是多出來的兩天,讓此工作項目能有個緩衝時間,可藉此空檔思考是否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或是檢查是否有疏漏之處。

              另一個有趣的習慣是「電腦關機後再下班」,其實重點並非電腦是否關機,而是這個動作代表著今天的事情暫告一個段落,明天又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而此動作也可延伸到將辦公桌上的文件歸檔、桌面整理乾淨,代表今天的工作結束了。你可以說這不過是個「儀式感」罷了,但別小看這個「儀式」,可以將上、下班的心情做個區隔,隔天早上進辦公室後,光是看到整齊的桌面、重新啟動的電腦桌面,就代表的新的一天即將展開,迎接新的工作挑戰。若否,凌亂的桌面、胡亂堆置的文件及暫時休眠的電腦,意味著許多未完成的工作,而「未完成」這個意念,會侵蝕我們的工作意志,感覺怎麼總是有做不完的事?嘗試將工作內容切割成許多個小單位,透過整理、關機等動作,確實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工作的13件事)

              1. 比期限提早兩天完成
              2. 不喜歡的事,再多做3分鐘
              3. 比約定的時間提早15分鐘到達
              4. 先訂好玩樂的計畫
              5. 在一週內寄Email給初見面的人(隔天或兩天內寄出、內容簡單扼要、避免同時寄給多人、排除對方誤以為需要回信的印象、向對方略表關心)
              6. 正確喊出對方的姓名和職稱
              7. 一邊聆聽一邊附和
              8. 每天和別人共進午餐
              9. 送客要送到電梯門口
              10. 所有的回答都從「是」開始
              11. 每週一次,從不同的路線上下班
              12. 電腦關機再下班
              13. 壞消息別用電子郵件告知

              生活相關

              「在手機背景畫面寫上自己的目標」這個方法很有趣,我也親身實驗過。既然手機的背景畫面可隨時更換成自己喜歡的,那就將這個月想挑戰的小目標寫在背景畫面上,只要點開手機,就一定會看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也就提醒自己要完成這件事,這就是所謂的「目標視覺化」。畢竟平常有太多事情等待我們去完成,也因為代辦事項太多,可能一個月下來反而什麼事也沒有完成,而當初所設定的目標也就無限延期。挑一個你想完成的小目標,寫在手機背景上,將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我上個月還真的實驗成功了!試試看吧!

              再一個應該是我個人常常鼓吹的理財觀念-「剪掉信用卡」。說真的,能先享受,而後延遲繳款,信用卡可謂是極為便利的理財工具,但偏偏問題也在此,在消費的過程當中,你並沒有看到實際的紙鈔或硬幣,也就忽略了是否尚有足夠的資金可供支付的問題。將這個月的付款問題一併推至下個月的帳單再來面對,這樣的惡性循環,其實只會導致財務狀況越來越糟罷了!現金支付,並非落伍,而是對自己的財務負責的一種態度!

              (生活的16件事)

              1. 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2. 在手機背景畫面寫上自己的目標
              3. 先大聲向別人問好
              4. 剪掉信用卡
              5. 興趣是你一輩子的同伴
              6. 三秒鐘後再回答
              7. 別按電梯的關門鍵
              8. 少吃一口飯
              9. 吃飯時不要掉落食物
              10. 每天走路或跑步三十分鐘
              11. 睡前五分鐘向自己提出問題
              12. 五分鐘內紀錄夢的日記
              13. 靜靜坐著觀察周遭的人
              14. 裝作不知道
              15. 讚美不在場的人
              16. 向自己道謝

              學習相關

              過去上課時,你都坐在哪個位置?或許大部分的人都習慣坐後面或是旁邊的位置吧!但是若選擇坐在第一排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你會很專心聽講!因為所有會讓你分心的事物、景象等,都在你的腦袋後面。其次,也因為你的專心聆聽,會讓台上的講師更認真分享他的專業內容。其實老師們在授課時,本來就不期待整間教室的學員都能專心聽課,但只要有那麼幾位是專心上課的,甚至能有互動回應,那做為老師的,相信就能有很大的授課動力!原來,坐第一排的學習效果那麼好!

              (學習的4件事)

              1. 坐第一排的位子
              2. 隨身帶著筆
              3. 仔細閱讀報紙
              4. 隨身帶著一本書

              至於富人會做的其他事,就留給大家去翻書看完整內容吧!


              作者:
              蔣竣植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碩士

              經歷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第一、二屆經濟日報全國大專盃/技專盃財富管理實務案例競賽評審
              台北大學企管系、輔仁大學、醒吾科大、育達商職等專題講師
              致理科大財經系投資型保單證照、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兼任教師、模六證照班講師
              經濟日報周末理財版專欄作家、理財+1課網站、方格子網站專欄作家
              好險有錢、SMART致富月刊專欄作家、鏡週刊財經專欄諮詢顧問
              科技業、飯店業、壽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業等特約講師
              NEW98.1財經晚點名、中廣103.3理財生活通等廣播節目來賓

              部落格


              文:邱玉茹CFP


              如果在美股券商投資賺了錢,到了5月報稅月的時候一定要申報納稅嗎?
              如果申報了,又一定會繳到最低稅負制的基本所得稅額嗎?

              這個問題無法直接回答要或不要報稅,要繳或不用繳基本所得稅額,因為最低稅負制的基本所得稅,不單單只是看海外所得≧100萬或是670萬扣除額,這兩個數字而已,還需要與我們的綜合所得淨額、特定保險給付、私募基金交易所得……等其他所得一起計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所得稅最低稅負制的重點吧!

              一、什麼是最低稅負制?

              使過度因租稅減免而繳納較低之稅負,甚至不用繳稅的公司或高所得人,都能繳納最基本稅額的一種制度。目的在於使有能力納稅者,對國家財政均有基本的貢獻,以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

              二、所得稅-最低稅負制重點

              三、判斷是否繳納基本所得額3步驟

              四、案例試算

              案例試算1:小王110年收入150萬,配偶為家庭主婦無收入,育有1子,尚在讀幼幼班(4),並扶養滿70歲已退休的爸爸媽媽,111年如何報稅較有利?

              案例試算2:呈上題,若小王另外還有海外所得670萬,是否需要繳納基本所得額呢?

              五、玉茹的話

              計算最低稅負制的基本所得額,除了要區分是海外資金或所得之外,在境內的綜合所得淨額為多少也會影響整體的計算,現在國稅局與各大機構資料都有連線,納稅義務人有義務申報繳納稅捐,並在在規定期間內申報,否則國稅局核課期間可追稅5年或7,千萬不要以身試法唷!

               

              作者: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著作:
              AFP CFP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

              部落格:
              艾利財稅。悄悄說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