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玉茹CFP

有句話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我們每天起床後要做無數個決定,可能是無意識的習慣?也可能是刻意練習養成的好習慣?《原子習慣》一書提到,細微的改變可以帶來巨大的成就。正確的財商與良好的財務習慣,更有機會幫助我們達到財務自由。

比起收入的高低,儲蓄率更為重要

儲蓄率是每個月(存下來及投入理財)/ 收入的百分比。為自己設定一個可達到的儲蓄率,而不是一個定額。因為隨著年資我們的收入逐年提高,也要有能力存下更多的錢。

舉例:小志的工作收入為6萬元/月,每個月扣除生活費、交通、房租、孝養金、娛樂等費用後,剩下2.4萬元,那麼小志的儲蓄率為2.4/6萬=40%

若小志的收入提高到8萬元/月,而每個月一樣存下2.4萬元,這時候小志的儲蓄率只剩下30%,並沒有隨著收入提高而存下更多的錢。

生活花費提高也許提高了生活品質,不過並無法有效地讓我們加快達成財務自由。


4個步驟養成良好的財務習慣

Step 1 設定理財目標並且Find Your Why「為什麼」設定這個理財目標比起「目標本身」更重要。這是一個探索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過程,因為潛意識的價值觀是影響我們財務行為的關鍵。所以設定理財目標的同時,也要寫下3個設定這個目標的原因,讓我們的動力更持久。
舉例:小志「財務自由」的目標,是為了換取更多的時間,能多一些生活體驗,打球、健身、到處吃美食或悠閒的在咖啡廳看書寫文章,每年還可以不用顧慮金錢的歐美旅行,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最重要的是,財務自由除了是金錢的自由也是時間的自由。
知道理財目標背後的Why,有助於讓我們長久堅持下去,直到完成夢想。

Step 2 先付錢給未來的自己。有了目標,更要設定一個可達成的儲蓄率,並在每個月領薪資的當天,將這筆錢移至儲蓄或理財帳戶;而剩下的金額可以隨我們自由支配。

Step 3 錢花在刀口上,並且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會存錢更要會花錢,這意味著我們要區分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有哪些,而什麼是多餘的消費。每個人用錢的價值觀可能不盡相同,也沒有對錯之分,當然不管存錢或花錢,都要讓我們感到快樂與幸福。

Step 4 每半年或每年檢視一次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確認是否與理財目標一致。重複前面三個步驟,每次檢視可能會有金額上的些微調整,這是讓我們的財務習慣更貼近目標的達成。

 

玉茹的話

良好的財務習慣,並不會在一夜之間養成,從01的過程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或是痛苦,所以養成好習慣是很困難的,這才更需要刻意練習直到像呼吸一樣自然。

當我們建立良好財務習慣的同時,等於幫自己建立了行為的自由及財務上自由。將4步驟重複21次,讓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習慣這件事情就會越來越輕鬆。

《原子習慣》一書提到的,微小的改變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成就。


作者:
邱玉茹
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FPAT理財規劃報告書第二名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著作:
AFP CFP核心知識點一次掌握

部落格:
艾利財稅’s Talk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Share To:

homalulu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 so far,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