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玉茹
近期大部分的朋友都已陸續施打疫苗第一劑與第二劑,施打疫苗人數多,總有少數比例會出現嚴重不適症狀或疑似死亡案件,也許是因為新聞報導的多,難免會感到害怕及擔心。
上個月剛好碰到朋友Ken私訊我,打疫苗前,想確認他的保單身故受益人填寫的是誰?朋友Ken結婚前的身故受益人指定給父母,而婚後並未調整受益人,如今結婚、育有一個小孩2歲,一間自住房屋,房貸餘額尚有850萬,肩膀上的責任已不同於單身的時候了,在打疫苗前,剛好想到保單的身故受益人應該要檢視一下!
台灣的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3-aXlTBq4ggn5Hg2dveHBg
1. 每年的保單定期檢視
我們的現金、醫療保險、保單還本金、房屋租金、股利股息照顧了我們自己及退休生活;而您的保險身故受益人,有沒有照顧到您想照顧的人呢?
邱玉茹CFP
經歷:
金融產業年資2011年~迄今、Smart雜誌、Money錢雜誌、好險有錢網站專欄作者
現職: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活動召委
專長:
個人/家庭財務報表、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
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
艾利。財稅私事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
文:邱茂恒
詐騙很好識破?被騙是因為不夠聰明?怎麼保護好自己?如何鞏固自己的財務呢? 留意以下5種型態、8種本能、8種不合理,來為自己的財產穿上防彈衣。
▌常見的財務騙局
詐騙型態層出不窮,主要以下5種格外常見:
1.假冒權威角色
詐騙方運用身分地位,如檢察官、法官、警官看似有權威的角色設定,讓你感受到威脅而害怕,而在急迫下做了決定。
2.銀行吸金案
金字塔結構式的詐騙,這種模式不是真的產生獲利給投資者,所以需要有資金來源來供前期投資者解套,因此會有不同階層的人向下發展新的階層,直到資金枯竭為止。
3.假車禍案
(1)碰瓷:詐騙方明明沒有撞到,卻製造看起來被你撞倒的情況。
(2)假車禍保險詐騙:車主製造假車禍,以希望向保險公司請求保險。
4.假商品銷售
詐騙方在網路或者FB設置一頁式網站或銷售頁,並主張貨到付款感覺讓你安心,但實際可能沒有公司設置,或者賣方地點多顯示在偏鄉。等你收到貨時才發現,沒有網頁說明的功能,或根本是假的商品。等想要退貨時,物流公司主張他們只是運貨,而賣方往往最終消失不見,求償無門。
5.個資外洩詐騙
詐騙方會先以電話通知,並且看似協助你處理一件小事,如說明你有購物,但他們懷疑是詐騙;又如詢問你在外地是否有電話或銀行帳戶開設,有出現問題來跟你確認。通常剛開始問題都不大,會利用之前取得個資建立信任,開始鋪設一層一層的事件,聯繫你的人的層級也越來越高,並且告知你如果不處理的嚴重性。最終可能誘騙你轉帳,或者是交付錢給車手。(筆者:千萬不要覺得很荒謬,當身在局中,這些流程都是設計出來誘發你的心理反應。)
▌被騙真的是因為不聰明嗎?
其實人會被騙,都是本能的心理狀態被利用,而比較常受到利用的本能反應主要有以下8種:
1.過度自信
人本能其實不容易帶入別人經歷的情境,會直覺自己不會受騙,反而在做決定時難以多面向的思考。
2.選擇支持偏誤
當我們跟詐騙者產生連結,如果有掉入剛開始認同他的陷阱,會對後面的事情有認同感連結,所以詐騙設計都是由小事開始建立信任跟降低防衛。
3.從眾效應
如果在詐騙的過程中,還在建立信任的過程,詐騙方有明示或暗示其他人也會怎麼做,這會影響到我們不想跟別人不一樣。
4.權威理論
詐騙方運用身分地位,如檢察官、法官、警官看似有權威的角色設定,讓你感受到威脅而害怕,而影響了我們判斷,會害怕萬一對方是真的怎麼辦。
5.錨定效應
詐騙一開始有明示暗示的金額,或最開始的原因事件,我們會拿來作為後續比較衡量的標準。
6.厭惡後悔
如果我們一開始有認同對方或對方的行為,會不想否定自己剛說出口或之前認同的話,也進而被誘導做後續的行為。
7.問題掉包
親友的推薦,或者親友自己有執行的行為,會讓我們連結到這件事情可以嘗試,因為覺得感覺比較踏實,可是實際上我們還是沒有自己判斷詐騙的本質。
8.隧道效應
如果當我們被詐騙時,會發現每一個決定都被迫做得很急,如下一通電話很快再打來,不讓你有機會跟別人聯繫,事情營造得很緊張,甚至催促你下決定。當我們在急迫狀況,需要快速下決定時,其實很難思考其他面向的事情,做完決定後回顧才覺得自己很愚蠢。
▌什麼樣的投資內容是不合理的?
以下8大樣態,如果符合項目越多,越可能是詐騙:
1.強調報酬率極高,遠高於投資本質長期每年5-10%的區間。
2.強調風險極低甚至沒有風險。
3.強調穩定獲利甚至固定配息。
4.不在意經營或者是獲利模式。
5.感覺活動都很氣派。
6.加入的人大多數是想要翻身的人。
7.只要找人加入就會拿到收益。
8.跟你說需要快點加入,不然就沒有名額或來不及了。
▌如何避免陷入財務詐騙
1.先了解常見的詐騙類型,當遇到時我們會響起警鐘。
2.覺察到自己是不是被利用本能心理,如果難以覺察,先緩緩不要急著下決定,趕緊報警、找你的財務顧問、問親友,畢竟我們往往當局者迷。
3.如果是投資詐騙的話先檢驗前面的8大樣態有沒有符合。
4.事前做好財務規劃,知道自己每一個決定與自身財務跟未來目標的影響,在下決定時比較不會受到本能貪婪跟恐懼影響。
邱茂恒
第六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
時間:2021/3/12地點:laymoon cafe
104台北市中山區錦西街25號
第五、六屆理監事暨幹部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