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日好日子,天降甘霖!
台灣理財促進會邀請二位不同領域的會員分享自己的執業經驗。
第一堂課講師,小資族理財。
蔣竣植CFP®為大家分享他過去與最近輔導小資族的實務案例,再輔以此次理財規劃書競賽來充實本職學能。
第二堂講師,資產傳承。
廖一聰CFP®講述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來解決客戶的問題,不同領域的CFP®可以攜手合作以客戶利益為優先協助客戶。



4/28日好日子,天降甘霖!
台灣理財促進會邀請二位不同領域的會員分享自己的執業經驗。
蔣竣植CFP®為大家分享他過去與最近輔導小資族的實務案例,再輔以此次理財規劃書競賽來充實本職學能。
廖一聰CFP®講述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來解決客戶的問題,不同領域的CFP®可以攜手合作以客戶利益為優先協助客戶。
『追求財富,須善用「以簡馭繁」最有效的方法。投資者在股市中的獲利,是付出許多昂貴代價才獲得的。』
台灣理財促進會劉兆安理事長
理事長分析考過CFP證照後大部分會員面臨到的困擾,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運用所學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統一保經徐采蘩總經理
徐采繁總經理分享其經營的「保險本舖」碰到有財務問題的消費者,如何提供理財規劃建議,提供何種樣態的報告書給客戶。當然,針對此次競賽題目,徐采繁總經理也貼心提醒參賽者報告書中可以再加強的細節。最後也展示其費心製作的財務規劃書報告檔,讓現場會員大開眼界!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今年首辦理財規劃書競賽,理財促進會特別為參與競賽的會員擧辦三場分享討論會。
理財促進會不僅要參賽,更要將完整理財規劃的服務,落實到社會大眾。
今日主講人:
禾緣財務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
吳儀家CFP®
富鴻理財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羅秀珠CFP®
此次,流𣈱的視訊讓非北區會員也可以線上參與。
文:林東振
政府最近對房市射出了三支箭,分別是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稅2.0及央行限貸令。三支箭在市場齊發究竟會不會達到政府打炒房的目的,我們可以靜觀其變。我們寧可相信政府作為是為了引導房價正常發展且不會產生遏止市場交易的副作用。其實股市與房市都有基本的經濟法則,主要都是供需原則及價量關係組成。但股市與房市有一個重大差異性,那就是房地產在持有期間有居住或使用性的功能,而股票等金融商品在持有期不會有看得見的實際使用的效用,更何況不動產還有更高位的居住正義的層面,這難免讓政府面對房市有瞻前顧後的疑慮,必須小心翼翼採取行動。
當然這次政府是針對抑制房價而出手,我們整理一下,若以境內個人或公司為對象,新的措施的內容趨嚴變動影響層面簡述如下(1-6項為房地合一稅說明,各項次實際內容確定及實施期間開始依主管機關公布為準):
針對以上措施似乎非常嚴密, 但我們時常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許我們可以提醒幾種情況供大眾參考:例如房地合一稅與奢侈稅比較, 房地合一稅是所得稅性質,後者比較類似交易稅性質。既然是所得稅性質, 計算課稅所得時是計算淨所得, 只要把正數金額降低或是減數金額拉高, 得出的所得就變低,又或是左手轉給右手,創設出一個可控的實價登錄價格,所以期待政府可再強化作業辦法細膩度,讓不動產價格更透明,交易資料都更詳實,相信對市場的健全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簡介:
林東振
金門林東振地政士事務所 致理科大兼任講師。
專 長:
傳承及遺贈稅規劃、信託規劃、不動產地政及稅務。
專業證照: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證券分析師(CSIA)、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信託人員及產壽險證照
著作:
理財規劃不求人(五南出版社)
部落格:http://happygocfp.blogspot.com/
攝影師:Kat Jayne,連結:Pexels
文:理財豪JOHN領
在John的執業生涯中,已經累積過不少跟朋友、客戶間的討論,在最後「達成財務目標」的重要因素裡,到底包含了些甚麼,通常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錢」!
John也常會請教朋友、客戶:
「有錢,真的就能財務自由了嗎?」
今天的新聞解析,就要跟大家來探討這件事!
請先參考今天的新聞
=====================
在財務規劃的範疇中,通常的確都需要先找錢沒錯。
所以通常我們會先協助客戶釐清現在的財務狀況,找出有可能開源節流的方向,試圖在收支不平衡的情況中找出一把能協助客戶將「財務方舟」引導到正確目的地的「槳」,才不會讓資源豐厚的方舟在「財務之海」中亂晃,到最後再多的資源也將消耗殆盡,到不了目的地!
而這支「槳」,就是一套完整的「財務規劃系統」,並且,每個人的「槳」大小形狀都一定不同,因為每個人的目的地一定都不同。
上面新聞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為什麼中了樂透還無法財務自由?
這個說法,或許換個方式表達比較好。
中了樂透,沒有透過規劃,真的能財務自由?
新聞中的主人翁,因為中了樂透,以為自己有了一大筆錢,未來終究是不虞匱乏,所以亂買奢侈品,導致在一般人眼中可以花好幾輩子的錢財,最後沒幾年就花光甚至負債。
天外飛來一筆黃金都無法留住,身為一點一滴累積的我們,又是哪裡來的把握可以財務自由呢?
=====================
理財的道路,就有如外出旅行
當然也有人旅行是隨遇而安,走到哪裡就玩到哪裡,倒也沒有不可。
但是若是經費、資源有限,但想玩的景點又一個都不能缺呢?
行程的規劃就很重要了
勢必要把每個想去的地點都列出來,根據路程的長短,排定要走的順序,選定用甚麼交通工具最有效率又最省錢,怎麼住比較划算,才有辦法在有限預算裡玩到所有自己想玩的地點,各位看官認同嗎?
理財規劃也是一樣的道理
必須先思考自己要達成的目標是甚麼?
(有些人是買車買房,有些人是成家立業,但幾乎所有人都需要退休規劃)
然後思考每個目標達成的時間需要多久,選擇不同的工具(有如我們選擇交通工具一樣),利用不同工具的屬性跟報酬率,幫助我們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
有時候旅途中可能碰到錢花得太快,或是比我們想像中花費的少,就可以檢視當下的現況,看是不是增加前進的速度(計程車)或是選擇搭乘較便宜的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這就是所謂財務規劃中的「定時檢視」,確保我們可以正確達到目的地,即便我們需要多花點時間,也比不到好!
若是行有餘力,才增加非必要行程(想要但非必要達成的目標)
=====================
所以所謂完整的財務規劃,應該但不一定要照順序的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一般大眾很習慣先選擇投資工具,卻沒有量化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就像明明一個小時內需要到達高雄,卻選擇國光客運,怎麼樣也達不到自己的目標或是時間延長很多,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所以下次當你想要理財的時候,可能要先問問自己,理財目的是甚麼?
(買房、買車、旅遊、結婚、生小孩、照顧父母、退休安養、財務自由...等)
需要多少時間準備? (買車3年、買房10年、退休30年...等)
需要準備多少資金? (買車50萬、買房500萬、退休5000萬...等)這裡特別提醒,關於目標設定,還有兩個秘訣你該注意:
(一)分別必須跟想要
假如把所有想要的目標都標出來,就像你想去玩遍某個地方的每個景點(John自己喜歡沖繩,但沖繩的景點上百個,全排在一次,肯定玩不完!),先別說預算問題,光時間就一定不夠,所以在有限的預算中一定要先確認,那些是一定要達成的,那些可以暫緩,甚至不用達成!
(二)必須的預算可否調整
就像你去遊樂園,你可以選擇全包式的門票,也可以選擇入場券加部分遊樂設施,相對比較便宜,目標比較容易達成。
人生目標也一樣,買車假如可以不要BMW,買台國產車,可能目標就比較容易達成;買房子可以不要買台北市,新北市的價格可能相差數百萬,比較容易達標。
知道我們要去哪裡之後,就得先考慮我們的預算資源!
通常要先知道自己的收支狀況,可以運用的資源有多少,再針對現狀去做評估分析,開源節流,試算這樣的資產跟薪水是否可能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跟年限,才能選擇相對應的工具來輔助自己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好比,你手上只有 ───
200萬的存款跟一個月4萬的薪水
期望卻是在3年後買一間2000萬的房子
先不考慮貸款,2成的自備款400萬,扣除現有的200萬
3年內需要存下200萬,一年得存60多萬
對比一年加上年終可能只有60-70萬水平的薪水
要達成這個目標或許也行,但會不會壓力重了點呢?
知道目標跟現狀之後,才能選擇適當的工具協助自己完成目標!
假如你的目標很近,只有3年甚至更低,選擇高風險的工具或許有機會協助你快速達成目標,但是有沒有可能也會讓你達成不了目標呢?
投資並非一定賺,假如真的遇到無法完成目標,但這目標卻又是你生命中必須完成的,那又會是甚麼狀況呢?
或許你會說延後就好,但延後就會壓縮到完成其他更後期的目標(比如退休規劃)的資源,導致所有目標向後一起延遲,這樣的結果您是否可以接受呢?
在John的眼中工具沒有好壞,但是總有個屬性,一般來說越近期的目標,越不適合用高風險的工具來處理,尤其假如要達成的是必要目標,最好相對保守一點。
而越長期的目標則越能接受波動,反而未必需要用到太保守的工具(比如傳統儲蓄保單)來配置,這樣反而更不容易達成目標。所以怎麼選配工具達成你想要的目標,是一門大學問,在做任何工具的決定前,John建議你該多問問不同的人,尋求一個你覺得最適合你的方式,再做決定會比較好!
人生一定會是平順的嗎?
也許部分人生勝利組的同學會如是說,但考量大部分的同學人生肯定是會有些崎嶇波濤的。
假如是這樣,我們又怎麼能完全放心計畫一定趕得上變化呢?現在做的規劃或許未來會有突發狀況,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一定要檢視一下自己目前的進度到哪裡、手上增加或減少多少資源、對未來的想法是否有變更、工具的運用是不是已經不恰當等因素,重新再擬定計畫,協助自己可以重新整裝出發,達成自己變更後的目標。
=====================
財務規劃,絕對不是只有單點投資規劃或是單點風險規劃的範疇而已,舉凡年輕人的收支管理問題,中產階層的投資管理、風險保障管理課題,到長輩的養老、傳承議題,甚至是獨立於各年齡層的訴訟&適法性問題、不動產處置稅務、海外資金流規劃問題,在在都是財務規劃師及社會大眾需要一起關注的範疇。
透過這篇文章,各位可以更了解財務規劃師到底在做些甚麼了嗎?
假如你也想來個全身健康檢查(完整財務健康檢測),歡迎你跟你身邊的CFP討論一下,相信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然,假如你想跟John聊聊,也歡迎您聯繫我,我很樂意為您描繪一艘專屬於您的財務方舟的藍圖,成為那支槳,陪伴您順風順水的航向您想到達的彼岸!